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政策速递】辽宁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1009 发布时间:2019-05-16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是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促进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有利于调动全省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企业创造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国发〔2018〕16号),加快推进我省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根据国家有关收入分配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一)改革工资总额确定办法。按照国家和我省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和工资增长调控目标,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

 (二)分类确定工资效益联动指标。全省国有企业要根据功能性质定位和行业特点,科学设置工资效益联动指标。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要综合考虑不同企业实际和考核重点,合理确定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体现职工劳动直接贡献的业绩考核指标。工资效益联动指标原则上不超过4个。

对竞争类(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主要选取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对功能类(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国有企业,在主要选取反映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营业收入、任务完成率等体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及完成特殊任务等情况的指标。

对公益类(主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国有企业,主要选取反映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兼顾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体现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指标。

对金融类国有企业,属于开发性、政策性的,主要选取体现服务国家战略和风险控制的指标,兼顾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属于商业性的,主要选取反映经济效益、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指标。其中,经济效益指标主要选取净利润(或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服务国家战略指标主要选取政策性业务比例、非农业务控制、资本金放大倍数、担保费率等指标;风险成本控制指标主要选取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担保代偿率、代偿损失率等指标。

对文化类国有企业,同时选取反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主要选取政治导向、文化创作生产和服务等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主要选取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

以上各类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一般以人均增加值、人均利润为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选取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工作量等指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指标主要选取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等指标。

 (三)建立企业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按照“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的同向联动原则,合理确定企业年度工资总额增长或下降幅度。

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其中,当年劳动生产率未提高、上年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5倍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不得超过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的70%;对主业不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上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调控水平及以上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不得超过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且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工资增长调控目标。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其中,当年劳动生产率未下降、上年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未达到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0%的,当年工资总额可适当少降。

企业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工资总额不得增长,或者适度下降。

企业按照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确定工资总额,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但发生兼并重组、新设企业或机构等情况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减少工资总额。

二、改革工资总额管理方式

 (四)全面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由国有企业根据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和本企业实际自主编制,按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分别报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备案或核准后执行。

 (五)完善工资总额监管方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要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并结合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对所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分别实行备案制或核准制管理。

对竞争类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原则上实行备案制。其中,未建立规范董事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近三年企业工资分配出现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企业,或其他暂不具备实施备案制管理条件的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认定,其工资总额预算实行核准制。

对其他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原则上实行核准制。其中,已建立规范董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收入分配管理规范的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同意,其工资总额预算可实行备案制。

实行备案制管理的企业,如果出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规范或工资分配存在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可将其工资总额预算调整为核准制管理;实行核准制管理的企业,如果近三年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规范、工资分配未发生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可将其工资总额预算调整为备案制管理。

 (六)合理确定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全省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一般按年度进行管理。对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经济效益年度间波动较大的企业,或者处于筹建期、初创期、战略调整期、快速扩张期的企业,或者存在重组改制等其他特殊情况的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同意,工资总额预算可按周期进行管理,周期最长不超过3年,周期内的工资总额增长应符合工资与效益联动的要求。

 (七)建立企业工资分配行业对标机制。选择国内同行业内、企业规模相近、效益水平趋同的企业,进行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及工资水平对标,并与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相符合。

 (八)强化工资总额预算执行。全省国有企业应严格执行经备案或核准的工资总额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因企业外部环境或自身生产经营等编制预算时所依据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应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应加强对所监管企业执行工资总额预算情况的动态监控和指导,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清算。

三、完善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管理

 (九)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全省国有企业在经备案或核准的工资总额预算内,依法依规自主决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案。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等情况,指导所属企业科学编制工资总额预算方案,逐级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动态监控机制,规范内部各级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确保实现工资总额预算目标。

 (十)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全省国有企业要认真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统筹考虑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等因素,科学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薪酬策略。

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为导向,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并结合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岗位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

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使职工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调整不合理过高收入,切实做到分配公平公正、工资能增能减。要统筹处理好企业内部不同层级间收入分配关系,企业(集团)总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十一)规范企业工资列支渠道。全省国有企业应调整优化工资收入结构,逐步实现职工收入工资化、工资收入货币化、发放透明化。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得在工资总额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列支工资性支出。

四、健全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机制

 (十二)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同级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加强事前引导、事后监督。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建立省市两级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本地区不同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会同财政、国资等部门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定期制定和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非竞争类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调控水平和工资增长调控目标。

 (十三)落实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职责。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负责做好所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备案或核准工作,加强对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和执行结果的清算,并按年度将所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汇总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同时,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可按规定将有关情况直接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十四)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内部监督机制。全省国有企业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的运行。国有企业董事会应按照法定程序决定工资分配事项,加强对工资分配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国有企业监事会要依法履行对工资分配的监督责任。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工资调整方案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分配事项应通过法定的决策程序、民主程序及审核备案程序后实施。要坚持厂务公开,将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定期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十五)建立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信息公开制度。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全省国有企业每年10月底前将企业上年度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相关信息通过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企业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十六)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会同财政、国资等部门,定期对国有企业执行国家和我省工资收入分配政策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规发放工资、滥发工资外收入等行为。加强与出资人监管和审计、税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的协同,建立工作会商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形成监管合力。

对企业存在超提、超发工资总额及其他违规行为的,扣回违规发放的工资总额,并视违规情形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十七)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做好统筹协调,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十八)各市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于2018年12月底前制定本地区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办法,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要抓紧制定所监管企业的具体改革实施办法,于2018年12月底前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实施。全省国有企业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和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抓紧制定本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确保改革准时启动。

 (十九)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国资监管等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改革工作,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正确理解和支持改革,营造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全省国有企业要自觉树立大局观念,加强对职工宣传引导,认真执行改革规定,确保改革政策得到落实。

 (二十)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我省各级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包括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资监管机构和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机构)。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企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所管理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本实施意见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由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直接支付给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本实施意见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我省现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规定,凡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4日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欢迎咨询 010-6592273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顾问   培训顾问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