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以科学之策谋 “十五五” 发展新篇
2025 年,作为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即将提出 “十五五” 规划建议。从建党百年迈向新征程,我国计划借助 “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 这三个五年规划期,至 2035 年基本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其中,“十五五”(2026 - 2030 年)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从 “十四五” 规划中期评估阶段起,“十五五” 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便已启动,主要围绕重大趋势、战略、政策、项目等展开,尤其是重大项目,因其研究论证周期较长,更需提前谋划。
洞察局势,精准把握环境之变
国际风云变幻,挑战机遇并存
与 “十四五” 规划编制阶段相比,“十五五” 规划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挑战与不利因素显著增多。大国间的竞争与博弈持续加剧,在诸多领域展开制高点与话语权的争夺。全球治理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强,国际秩序面临重塑,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科技领域,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的阶段,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全面应用时期。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可能对我国形成 “卡脖子” 的制约;另一方面,若能实现新技术与产业优势的深度融合,我国将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贸易方面,“十五五” 期间,“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将持续提升,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将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将登上世界舞台。我国将迎来全方位出海的 “大航海时代”,不仅输出产品,还将传播文化、创意以及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
国内压力犹存,需破结构难题
国内环境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将持续存在,短期问题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经营主体预期不稳,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这些问题可能延续至 “十五五” 初期 。
人口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峰值提前于 2021 年到来,人口负增长以及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变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这需要我们超前谋划,以系统观念统筹解决人口相关问题 。
锚定方向,擘画发展宏伟蓝图
衔接远景目标,细化阶段指标
“十四五” 规划不仅规划了 2021 - 2025 年的发展,还对未来 15 年作出远景展望,进一步细化了党的十九大明确的目标,彰显了我国五年规划对发展周期、阶段以及中长期工作的引导作用。党的二十大对 2035 年目标的进一步阐述,也为 “十五五” 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更新依据 。
发展目标涵盖定性描述与定量指标。2035 年远景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但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同样重要。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衔接 2030 年与 2035 年的指标,提出具有阶段性安排的量化指标 。
聚焦关键任务,推动内需与新质生产力跃升
“十五五” 规划应将扩大内需与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性跃升相互牵引作为主线。扩大内需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战略举措。2024 年推出的 “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十五五” 时期需在此基础上,对扩大内需进行更系统的设计 。
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至关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 “十五五” 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改革举措及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需求,明确关键任务与基础工程 。
夯实支撑,强化项目与政策保障
优化重大项目布局,突出优先顺序
重大工程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紧密相连,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是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从 “十一五” 规划开始,规划文本通过 “专栏” 形式明确重大工程,如 “十三五” 规划确定了 165 项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 规划提出了 102 项重大工程 。
在谋划 “十五五” 重大项目时,需与各部门、地区反复沟通协调,进行综合性平衡,突出项目的优先顺序,而非简单罗列 。
推出 “政策包”,汇聚中长期政策合力
除了 “工程包”,还应同步研究并推出一批 “政策包”,使五年规划成为中长期重大政策的集合体。例如,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定支持政策,在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明确政策方向,部分政策可在规划中直接提出,部分可先明确方向,后续再制定具体细则 。
深化改革,注入发展强劲动力
紧密结合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
从 “七五” 计划起,我国的五年规划兼具发展与改革双重属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 300 多项改革任务,要求在 2029 年前全部完成,这与 “十五五” 规划期有四年的重叠 。
“十五五” 规划将与重大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紧密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冲抵经济下行压力,排除不确定性干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掌握主动权 。
践行改革理念,推动各领域改革协同共进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改革路径愈发清晰。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中稳步前行。“十五五” 规划在谋划过程中,将充分体现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落实,例如,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理念,推动各领域改革协同发展 。
科学谋划 “十五五” 规划,需全面、深入地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精准对接长远目标,合理确定阶段任务,强化重大项目与政策支撑,紧密结合改革任务。如此,方能为我国在 2026 - 2030 年的发展绘制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蓝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向着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