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从中国发展的阶段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赢

浏览量:1053 发布时间:2018-07-1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依靠强大的政府力量,大力发展国有经济,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使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然而,片面追求“越大越公、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结构,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从个体、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绝不能搞私有化;同时,发展单一公有制经济也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经济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4000美元以上。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中国要实现经济赶超,必须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为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和现代服务。国有企业具有人才和资金的优势,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引领技术进步中实现发展,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民营企业的很多产品仍处于低端行业,但生产低端产品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就缺乏优势。实际上,这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企业能够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推广上下功夫,同样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见,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阻滞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奇迹,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那么,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后某些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这要从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客观地看。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经济资源不可避免地更多流入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具有了扩张的条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借助于金融危机,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地方政府或国资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而民营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升,加之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行为不够规范,利润下滑甚至亏损,造成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竞争力下降。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领域出现一定的“国进民退”是正常的。

事实上,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到底“谁进谁退”上,而是更应该放在如何为二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要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积极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要顺利实现经济的赶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必须相互合作,通过技术上、市场上、产业上相互外溢、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赢。

        中美嘉伦在民营企业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咨询机构,中美嘉伦将在今后的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