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政府在家族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在谈到家族企业资产重组的时候,结合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浪潮,我们不得不审视一下当前正在发生的新的一波资产重组高潮的特点,那就是政府在本轮资产重组中的作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尤其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重组的一大特征就是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都称得上是左右并购、特别是家族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效果的重要变量。结合近期企业重组出现的新气象,我们认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有效利用而进行的区域性重组将掀起“大重组”的新浪潮。最近发生的事例就是2006年8月8日,上海市国资委大笔一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诞生了——它集合了上海市最核心的食品行业资产,拥有30多家子公司和5家上市公司,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通过类似的方式相继重组了商业资产(百联集团)和旅游资产(锦江集团)。
资产重组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使重组后资产运作效率大幅提高。地方政府热衷并积极推动以不同资源整合为内容的重组,普遍认为是生产力布局重新调整的需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与以往在国有企业重组中特别警惕甚至完全排斥民营资本和家族企业不同,各地政府出于营造区域投资环境、培育核心产业等目的,开始把当地家族企业(参与)的重组纳入国企改革、整合产业结构、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战略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介入、甚至主导家族企业(参与)的重组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它意味着家族企业等私营经济成份、私有资本终于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并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平等的身份,而且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主导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资产重组的效率。但是,按行政隶属关系的征税体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在介入(家族)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使得政府这只市场上“看得见的手”成了一只“闲不住的手”。历史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对自1996年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控股权转移的302家样本公司中,有211家是发生在本省市内,占70.2%,发生于异地股东之间的仅有91例,占29.8%。这种主要局限于本地范围内进行封闭式重组,显然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的广度和深度。
中美嘉伦在资产重组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