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牡丹江市企业医疗机构的社会化改革
牡丹江市企业医疗机构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做法: 牡丹江市企业医疗机构改革从1997年初开始。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牡丹江市卫生局对企业医院及门诊所调查评估,按医院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等级评审。第二阶段为制定改革方案,确定企业医院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对每个医院的改革方向准确定位,实行由地方医院兼并、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建集团医院、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等方式;二是企业医院的固有资产、房屋、土地等由政府主管部门评估收回,并一次性无偿划拨给医院继续使用;三是一年内已分离5所企业医院,占50%,目前看,效果都比较好。
1.地方医院兼并企业医院
企业医疗机构社会化,为卫生资源的优化组合带来机遇。木工机械厂医院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企业也愿意把它分离出去。经双方同意,由市中医院实行整体接收,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统一划给市中医院,机构转制为中医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木工医院的职工成为中医院编内正式职工,待遇与中医院职工相同。医院更名为市中医院第一分院,并确定为职工医疗保险首诊定点医院。市中医院调配10名技术骨干加强分院的技术力量,选派了院长加强管理工作。运营一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实行股份制经营
原砖厂医院因企业破产,也面临解体。市卫生局确定将这所医院列是名为牡丹江江南医院,成为独立经营的社会办医实体,实行股份制经营。流动资金由全体职工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分离后,院长和全体职工一起想办法,招聘技术骨干,更新设备,与大医院协作,建起脑血管病专科,使医院很快摆脱困境。
3.改建重组经营 牡丹江纺织厂医院一下分离出来难以生存,卫生局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先分立、后分离的办法。医院更名为牡丹江纺织医院,卫生局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已闲置的房屋、设备及人员等条件,改建成以防治老年病为主,带有临终关怀性质的“安康医院”。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取得较好效果。
4.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 在企业医院改革中,牡丹江市卫生局把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作业一项重要内容,把剥离后的企业医院作为骨干力量,进一步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矿山机械厂医院分离后,划分服务范围,转型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5.实行租赁经营
牡丹江市建工医院分流人员到社区服务,同时,将医院租赁给南方一家企业,重新招聘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更新了设备,有了生命力和竞争能力。
6.建立医院集团
牡丹江市已有办集团医院的一些经验,对实力较强、经营效果好的企业医院,卫生局支持他们向集团医院发展。如水泥集团医院,成为牡丹江市医疗碎石中心,兼并了当地镇卫生院,形成集团效应。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保证尽快把企业医疗机构分离出来,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作用,牡丹江市卫生局对企业卫生机构状况认真调查研究论证,按照区域规划,确定各单位改革方向,准确定位,防止走弯路。
从实际出发,“因院而宜”,是改革的原则。一是充分考虑市财政的承受能力,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方式。二是充分考虑企业领导和职工对分离的态度,坚持“因院而宜”。
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是企业医院分离后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企业医院改革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应将企业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政策支持,搞好行业管理。
中美嘉伦在企业改革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