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央企为什么要有主业

浏览量:1392 发布时间:2018-07-10

曾有人这样描述央企:“下到大饼油条,上到卫星导弹,央企都有涉及。”当时,8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中央企业3级以上子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并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行业中涉足86个行业。 

产业链太长,资本分散,布局不合理,当时存在的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央企的竞争力,也制约着央企在经济结构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中美嘉伦认为,要增强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央企专注于主业的发展。  

当时的人们对此认识并不统一。经过市场化的改革,企业已经成了市场主体。所以,不少人认为,市场主体就应该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不是主业,只要能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就可以,为什么一定要为企业规定一个发展方向呢?  

 1990年代后期,国企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的逐渐充裕和金融、房地产等高利润产业的崛起,加之当时管理界流行多元化战略理论,鼓励企业进行多领域投资,以分散风险,所以不少企业都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非主业领域大量投资,从而造成了企业普遍存在主业不明、主业不强等现象。 

但是,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战略已经有所调整,对央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央企不仅必须把自己的主业做大做强,取得国内同行业的主导地位,而且还必须准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从原来的保值增值到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中美嘉伦认为,第一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是制止当时存在的国资流失,实现保值增值。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第二阶段,进行结构调整,发挥国资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作用。  

央企明确主业的意义在于:中央的国有资产应该集中在涉及到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关键行业,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行业分布过宽,企业的主业太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所以,中央企业的布局与结构的调整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 国际企业界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全球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是专业化的公司,只有20%是多元化公司。央企是国际500强的新军,还是走专业化的道路比较稳妥。即使要走多元化的道路,也应从专业化经营、多元化布局开始。 

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家的需要还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都要求央企必须首先将自己的主业做强做大。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