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三问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1464 发布时间:2018-07-10

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然而纵观全报告,我们仍然有如下疑惑待解:
        一问:7.5%增速能否和结构调整并存?
        尽管我们理解决策层维持经济增速目标不变主要用意是保就业与提振市场信心。但是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例如,新年伊始,PMI持续走低、发电量回落、工业品价格与产量双双下滑等,一季度GDP可能已经接近政府增长目标下限。而释放改革红利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如果经济下滑或预期下滑至7.5%以下,克强经济学是否仍会保持“不刺激”的内涵?中期改革目标与短期增长目标如何平衡面临考验。
        二问:投资下滑能否承担起“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尽管投资目标已经调低,但是以下原因或将导致投资有跌破17.5%的可能。例如,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三分之一的制造业投资目前正面临产能过剩与资金压力,预计短期内难有好转迹象。占到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的是房地产投资,而今年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今二三线城市房价回落势头已也凸显当地房屋库存压力,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
        基建投资一直被寄予厚望,这部分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也增加到4576亿元,比去年增加200亿元。但这部分投资与地方政府动力关系紧密,伴随着干部政绩考核对GDP指标的淡化,对政府债务考核的严厉,官员执政的模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这部分投资?即便今年基建投资能够有所提升,仅靠这一项能否实现今年稳投资进而稳增长的作用。
        三问:财政改革进展缓慢,是否影响改革的协调推进?
        财政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从报告的描述来看,今年财政改革的推行步伐仍然谨慎。例如,就房产税方面,表述为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这意味着今年房地税的铺开可能性很小。而就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方面,今年的任务仍是“抓紧研究”,“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言外之意,地方与中央财政关系的理顺短期内很难破局。
        如果财政改革慢于预期,推进改革的各项资金问题仍然不能解决,那就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改革的协调推进
        总之,李克强总理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改革促增长、放权、民生、生态等,显然切中要害,也不避讳问题和困难。我们的三点疑惑,希望可以在此后的议讨论和政策实施中得到一些答案。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