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产业+金融”促国企改革转型
镇江市“新春第一会”吹响干出奋进之势的新号角,一系列“如何干”的问题需要作答。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昨天举行誓师大会,用一份“产业+金融”的发展路线图,回答了如何“三去一降一补”等重大经济课题,为镇江国企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解决方案。
2016年是镇江国控集团创新实干、转型突破年。然而,作为我市四大产业集团中唯一以实体产业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如何在新常态下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国控集团提出了“产业+金融”的双轮驱动战略。董事长周毅说,产融结合的转型发展路径,充分考虑了当前实体经济的宏观形势和镇江国企的微观实际,旨在实现全市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宏观和微观的实际到底怎么样?周毅介绍,当前实体经济继续下行,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国企,产能严重过剩,经营亏损不断扩大,生存困境凸显。具体到我市国企,则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运营质态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周转调度能力较差等问题。
“产业+金融”战略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据了解,今年国控集团将全力构建新兴产业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立足做优做强六大产业,即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和港口物流产业,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实施以并购重组、股权直投为主的产业链整合战略,对现有企业、产业进行改革重组、优化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对尚以传统产业为主的镇江国企而言更加繁重。国控集团今年的应对方式,是加快企业改革重组、实施企业上市计划、提高资产证券化率,计划以引进式重组、外部扩张式重组以及企业股改上市等方式,优化产权、股权结构,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速度,同时也降低我市国有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成本。
提高国有资产的产出效益和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去年以来,国控集团就确立了包括金融服务板块和资产管理板块在内四大经营板块,推动由传统资产管理向资产证券化转型,力求以金融创新与产融结合引领国企和国资发热转型升级。今年,集团将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通过参股银行、证券、保险和控股经营融资租赁公司等方式,谋求金融业务多牌照经营。加快各类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力争形成5-8只基金、10亿以上投资规模,以金融业务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提升国有资本的效率和活力。
【中美嘉伦是国内唯一一家长期服务于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http://www.jl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