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国企改革发展要注重“五种思维”

浏览量:1501 发布时间:2018-07-06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的本质是企业,但国有企业又带有“国有”的属性。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果缺乏科学的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难以达到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国有资本做实做强做大的目标。

一是注重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就是从宏观从全局考虑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战略思维,他的治国理论思维中特别强调两条,即把握发展大势和统筹发展大局。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要以主体价值最大化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价值目标。国有企业按照功能界定和分类,其价值取向有所区别,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必然的,但即便是商业类国有企业也不能忽略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只算蝇头小账。国有企业要有战略视野,要站在国有经济的全局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联系具体实际,国有企业要重规划,谋长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人废事。企业领导人不能只唯上,不唯实。注重战略思维要具体落实到战略管理,而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规划要秉承使命、描绘愿景、分析透彻、谋篇布局。战略规划要尊重客观规律,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能随意“翻烧饼”。战略规划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落地生根,执行到位,又要及时纠偏,评估、反馈,修编、形成战略管理的闭环。

二是注重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注重历史思维,就是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沿革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剖析经典案例。从历史轨迹中深刻领会: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要把分类改革放在首要位置?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结合地方的改革实践,国资监管经历了哪些阶段?形成了哪些特色?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记取?具体到微观主体,每一间国有企业在创立、发展、重组等过程中,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有什么决策和投资失误?有什么经营管理错弊?善于用历史思维,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推进职业经理制度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贴近实际,少走弯路;善于用历史思维,结合现实考量,企业才能在面对市场和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警醒,抓出实效,做出成效。

三是注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思维对推动改革、谋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国资国企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创新突破的难度很大。可是,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注重和增强辩证思维,不能在疑惑彷徨和左右摇摆中停步不前,丧失发展机遇。比如,功能界定和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明晰企业价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价值目标二元冲突问题。属于商业属性的国有企业更强调经济效益,公益属性的企业主要是保障社会效益。但是,强调经济效益并不是完全忽略社会效益,强调社会效益,也不能背离企业本职属性。再比如,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结合企业的分层分类,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薪酬因素与非薪酬因素相结合。薪酬是激励的核心要素,但不同的层级对薪酬的需求程度又是不同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紧密相关的,职业经理队伍建设要内外结合,“既要重视儿子,又要善待女婿”。自主培养和直接引进是各有利弊的,要有辩证和系统的考虑,做出有利于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的梯队安排。

四是注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突破常规、开拓境界。创新是活力之源,是动力之源,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已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应该起引领作用。普遍来看,除了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领域,国有企业一直缺乏创新的土壤。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地市级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领域,以及少数非制造类商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科技创新要求不高、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滞后。企业携带行政惯性思维,存在“温水青蛙”现象,危机感不足,活力和竞争力不够。保持国有经济的引导力、控制力,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锐气,以认识的突破打开工作局面。国家和省的层面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 方案已经陆续出台,基层市场主体直接面对和参与市场竞争,应发挥首创精神。要以创新的思维,以证券化和上市为突破口,以分类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抓手,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契机,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国资国企的强身健体、脱胎换骨,为持续健康富有竞争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注重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改革一定会面临利益调整,注重底线思维,就是要增强预见性,把工作原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底,处变不惊。要将底线思维融入企业决策运营过程中去,重要决策特别是投融资决策必须有风险评估和追偿问责机制。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若是涉及员工遣散和减员,要把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要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员工的合理诉求和对改革承受力的心理预期。以人为本不等于不能依法解聘,但是即便做不到“帕累托最优”,改革也要充分评估相关主体的承受力。改革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底线思维并不鼓励谨小慎微和缩手缩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下,底线思维更多是方法论范畴。否则,一味地借底线思维不担当不作为,是对另一种“底线思维”的突破,值得警惕。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