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如何推进国有资本运营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实质就是国家作为出资者投入的资本的维持与扩张。国有资本运营是实现国有资本增值目标的手段,而国有资本营运始终与产权流转紧密联动。
国有资本营运关键是促进国有产权的流动,优化国有资产和资源的配置。目前产权流动主要利用两个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其发现价格、发现价值、寻找买主的功能;通过资本市场可以使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放大资本价值同时加快资产交易,吸引有实力的机构参与经营。具体的营运方式包括:
1.整体出售变现。这主要是针对经营不佳的国有中小企业采取的方式。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国有资本的出售底价,然后在公平的条件下实行公开竞争招标的办法,较准确地找到国有资本出售价格,所得资金除用于职工养老、安置等问题外,全部投入地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企业。出售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被大幅度调整,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式,转换了企业机制。同时,国有资本的重新投入又加强了基础设施等部门的建设,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2.股份制改造,主要适用于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的大型企业。根据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需要,由资本经营公司作为发起人对它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发行股票,或者直接引入外资,使原先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改变为控股以至参股的产权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新的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人才,改善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了企业资产结构(包括企业人力资产与物质资产结构)。
3.托管,适用于优势企业对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在目标企业的产权不动的情况下,优势企业获得对目标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优势企业输出的主要是管理、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等“软件”,降低了优势企业的扩展成本。对被托管方来说,可以减少抵触情绪和剧烈变动引起的摩擦,同时保证职工就业稳定。
4.股权与债权互换,在对某些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还可考虑国有股权和债权互换,由非国有资本取代国有资本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
5.企业并购,包括优势上市公司购并非上市公司、优势非上市公司购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间购并或者中资企业到国外(境外)注册、上市,融资后再来购并国内企业;外资购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到国外收购和兼并企业。通常包括三种形式:兼并、联合和收购,企业购并的实质是一种产权转让或交易行为,也就是一种资本运营形式,其结果是企业所有权和由此引起的企业控制支配权的转移。
6.国有股权转让或增购。股权转让或增购既可以通过场外协议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股票交易市场进行。根据国有股东对所持股份的目的不同,可适当采取转让以减少股份的方式,或者为获得控制权增加国有股成分的方式。
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在对国有资本营运过程中主要采取上述形式,但不仅仅限于这些形式。国有资本经营机构承担的功能不只是成功运营资本,更需要优化区域经济、实现区域战略以及实现公共产品的投融资,因此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应针对省(市、区)范围内的战略规划,为当地的经济全方位发展制定合理的资本营运方案,包括创造招商引资条件,引入外商投资或风险基金,带头投资国家鼓励的产业或技术产品。
中美嘉伦在国资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