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探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径
12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等多个文件。会议强调,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从中国经济报发的 《探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一文认为,从全局来看,现阶段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现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大部分参与混改企业仍然沿袭国企过去的“管人、管事、管资产”模式,民营资本缺少参与治理公司的有效途径,也缺少资本退出机制,从而导致混改进行得并不顺利。
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几个问题:第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大内容就是要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开展落实董事会的职权,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第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有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的突破口,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控股股东和公司治理分离。第三,国有资本应该如何体现“存在感”,也就是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持股比例问题。
文章指出,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一是明确参与混改国企的盈利性。高度注重提高股东的投资价值。二是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应视具体情况确定。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对涉及国家战略和安全的企业以及部分特殊行业,采取独资方式;对于其他企业,则可采取控股或参股方式,而且尽可能少控股、多参股,充分调动国有资本的能量。三是构建激励相容的董事会结构。四是稳妥推进、加强监管,构建完备的金融制度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