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河南开打国企改革攻坚战
核心提示|探索组建各类国有资本的运营平台,创新国资监管体系;将省管企业管理层次逐步压缩到三级以内,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扩大省管企业子公司混改范围,并尝试在集团公司层面启动混改;瘦身健体,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持续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国资监管转型|三大煤企将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国企改革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2017年是国企深化改革的攻坚年,我省首先瞄准了国资监管转型升级这块改革的“硬骨头”。
新年伊始河南省国资委在郑州召开了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会议中明确今年我省三家省管煤炭巨头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煤炭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将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此外,河南投资集团将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河南国控集团改组为综合性资产经营公司,并组建具有金融牌照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
“重点管好资本布局、运作、回报和安全,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推进国资监管体制转型创新,打造高效国资监管体系。2017年省国资委将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组改造,探索组建各类国有资本的运营平台。”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几大省管国企将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谓是河南国企改革的重磅利好!“此举对于省内国企深化改革意义重大,是河南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路径选择的破冰之举。”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指出,“混合所有制是此轮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而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解决了混改后的监管问题,为国企真正实现现代公司制度,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供给。”
回顾国企发展过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企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80年代推行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股份制试点;90年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2000年后,建立新的国资管理体制,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能,探索政资分开。
30多年来,虽然国企改革先后明确了“以公司制改造为抓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以及上市”等改革目标,但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混合所有制在此轮国企改革中被寄予厚望。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关键是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董事会,发挥非国有资本所有者自然人董事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市场化,而现代公司制企业应构建产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实现企业经营的专家化和组织化。
那么,国资监管通过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则更加明晰了国有资本在企业产权中的地位,为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所有制理顺了机制,也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路径。
按下快进键|省管国企混改提速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国资委获悉,2017年河南将启动省管企业所属61户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省管企业管理层次逐步压缩到三级以内,法人单位压减200户左右。不仅如此,根据计划,我省在省管企业所属子企业改革的基础上,还将尝试在集团公司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在国有独资企业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扩大外部董事比例,调整优化集团与出资企业的关系,推行“小总部、大产业”格局。
事实上,河南省政府于2016年8月便发布了《关于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了省属国有工业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两项内容:一是企业集团公司要精简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重点推进二级及以下子公司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主业子公司,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二是除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保持国有独资性质外,集团公司层面要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已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集团公司,要加快实施资产证券化,积极推进改制上市。
“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一企一策,此次我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共有五种,包括入股新建、并购重组、债务重组、股权置换、员工持股等。”省国资委相关人士说,去年以来,我省国企混改的步伐在不断加速。
2016年11月,河南能化出台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将集团公司总部作为战略管控中心,重点管理发展战略、资本运营、资源配置、市场布局、制度建设、风险管控等重大事项,对出资企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直接干预出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投资控股型转变;2016年10月,河南钢铁“一哥”安阳钢铁发布公告,为旗下房地产、农业、医院等非主业板块企业公开向全球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及公开转让参股公司股权;此前,郑煤集团更是一口气拿出旗下18家企业向社会抛出“橄榄枝”,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
“只有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才是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据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集团下属69家二级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近70%;133家三级子公司中,占近60%,混合所有制已成为支撑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资本逐利性比私有企业弱,效率本身便低于私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状使得国企内现代企业制度无法真正建立,而内部行政化管理致使董事会功能虚化。”河南九鼎德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表示,资本融合、混合所有、产权多元的企业生产经营格局,有利于建立运营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经营效率。
“一方面通过引入非公经济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多类,解决'跟谁混'的问题。通过国有企业与混合对象之间人力资本的互补、技术的互补、产品或渠道的互补、资金的互补以及管理的互补等,以股权换技术、换机制、换管理,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资(资本)合、力(能力)合、心合'。“余丰慧指出,另一方面则是合理确定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持股比例,解决“谁混谁”的问题;“谁混谁”即混合所有制企业控制权问题,应根据企业各自的功能定位来决定。
瘦身健体|企业经营呈现新局面
国企资本分布面广、线长,缺乏有效的产业整合,辅业资产和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破题的痛点和难点。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大而全”,要确保生产经营任务,还要承担企业之外的社会职能,全面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就要让国企“瘦身”,脱掉累赘的“棉衣棉裤”。“国企穿着‘棉衣棉裤'与身着'短衣短裤'的民企赛跑,负担明显过重,今年必须尽快移交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河南省国资委召开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省省管国企将加快推进1060个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工作,有序推进省管企业27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0多个社区管理组织移交。
据了解,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安钢集团“三煤一钢”为代表的大型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其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占省管国有企业的52.2%、82.2%。而一直以来,这样的“国企巨无霸”更像一座小城市,供水、供热、小区物业、学校、医院等应有尽有,存在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这类问题和矛盾最为突出。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三煤一钢”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已经开始进行,一个“愿意交”,没有斤斤计较;一个“愿意接”,没有挑肥拣瘦,几家企业分别与所在地政府就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正式对接。例如,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与永城市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涉及8个职工家属区9605户,走在了全省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前列。
此外,推进去产能工作仍是2017年我省国企改革工作重点。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2017年我省明确将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816万吨,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实施一批重组整合项目,打造若干专业化企业集团,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顺利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新旧动能转化,去产能的同时要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链,完善退出机制,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各自的转型方式。”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据了解,去年平煤神马集团分流了14000多名职工,然而阵痛的过程,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延长了产业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提升了集团活力,还为转岗职工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企瘦身健体”,除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去杠杆、降低资产负债率也是今年国企改革的另一重要抓手。
“2017年要朝着市场化债转股的要求相向而行,加强与债权人协商,通过资产重组、打折回购、共同设立发展基金等方式实施债务重组,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省管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68%左右,省管工业企业降到75%左右,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三煤一钢'要实现扭亏为盈且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确保流资贷款续贷、债券续发。”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