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危险和机遇
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国的经济界来说,混改无疑是焦点。为什么是焦点?无非是因为混改的是央企,这是共和国的最后家底。如果混改最终变成了二三十年前的瓜分一幕,中国的未来会怎样?恐怕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回答出来。
让人瞩目的是,几乎每一宗混改,BATJ这几家境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都要参一脚进来。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几家公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互联网企业,而是互联网面目出现的投资银行。
主流的媒体,还习惯于把腾讯、阿里、百度,和美国的FaceBook、亚马逊、谷歌这些互联网企业对标,在我心目中,实际上已经把他们和当年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等价齐观。
还记得2008年金融海啸以前,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吗?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被称为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加上保险界的AIG(美国国际集团),以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等公司,构成了美国金融界的一群领头羊。
以中国这几家互联网公司投资的跨界性,他们本质上和这些当年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尤其是以阿里为代表,恐怕连马云自己,也数不清楚阿里到底投资了哪些行业。毕竟按照中国几十年来的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搞多元化,很多都没有好下场。而阿里岂止是多元化,几乎就是“商者无域”,所以只能用投资银行来理解这家巨无霸企业。
即使在美国,高盛的触角都没有阿里在中国伸得长,起码高盛控制的媒体不算多,更多是在金融和期货市场上操纵。作为一个标志事件,马云旗下的阿里公司,最近在美国的市值超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成为世界第六大公司。我的看法是,支撑中国这几家互联网公司市值的,除了他们已有的互联网业务,就是在中国作为互联网投资银行的预期。如果严格按照反垄断法执行,插足互联网以外的产业要严格审核,甚至要严格限制的话,那么这几家公司无论如何不可能有这样的市值。
说完这几家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我们现在可以想见,此次央企的混合改制,引进的不是一般的投资人,而是代表了资本主义最巅峰成就的投资银行,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影响力等等,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公司组织。毫不客气地说,腾讯和阿里,以资源整合能力,这两家都已经超越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这些老巨头。
资本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是怎么利用和驯服。我们总是在说,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但是如何把资本这头怪兽,关到国家利益的笼子里,这就是危机和机遇。
关于混改话题,前面三篇文章也写了一些个人看法。我并非极左或者极右的立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混改,或者不假思索地支持混改,混改毕竟是与狼共舞,而且这些狼,是经过互联网残酷搏杀剩下的“狼王”。大规模混改下来,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驯服资本,壮大国企;另外一种结果,就是资本和权贵媾和,瓜分掉(或者部分瓜分掉)这世界上最后的优质资产。
对于未来,我既不会傻呵呵地乐观,也不会痴呆呆地悲观,如果未来二十年我的笔头没有停下,我将会用笔记录这一段历史的足迹。
想想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以及之前华尔街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作所为,不能不提高警惕。当年的金融危机,时至今日,美国民众和全世界都还在为华尔街的无限贪婪买单。真的到了中国危机的那一天,买单的人又会是谁?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之病,而不是在病入膏肓的时候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