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央企应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大重组力度
无论是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路径进行修正,还是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目标重新定位,都应强调市场化导向。在某种意义上,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要加快步伐并加大力度。但是,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央企资产重组步伐,加大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力度。
部分央企应选择合并以外的国有资本退出模式。到目前为止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强调合并且把主要精力用在合并上。无论是央企合并央企,还是央企合并地方国有企业,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资产规模更大。从央企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合并案例看,一些被合并的央企或地方国企有利于合并方的资产规模扩大,却并不利于合并方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及产业升级。国有经济发展强调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央企的资产重组整合也要坚持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市场化导向要求不适合合并的央企,可以选择国有资本退出的模式。“舍不得卖”与“不愿意卖”央企的借口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舍不得卖”与“不愿意卖”央企的结果,就是用一部分央企的利润来弥补另一部分央企的亏损或损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取之央企而用之央企”的做法,似乎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选择合并以外的部分央企或少量央企进行出售的资产重组整合是符合市场化导向的。
建立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经济社会效应评价体系。央企资产重组整合既要有利于其自身竞争力提高,还要有利于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因此,央企的资产重组整合不应单纯为了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也不应单纯为了企业利润的快速增加,而应兼顾社会效应,强调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结合。无论是国资管理部门,还是作为资产重组整合主体的央企,都要考虑如何就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引入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建立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在推动央企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持续盈利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社会效应的充分放大。
限制央企的无边界扩张及在国内的低端兼并收购。无边界扩张及对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的兼并,不仅不会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会拖累央企自身的正常发展。国资管理部门应对央企的并购行为进行限制,禁止央企在非主营业务以外进行兼并收购,引导并鼓励央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主营业务领域的兼并收购。除此之外,还应对央企在国内低端市场的并购进行限制,限制央企以划转方式合并地方国有企业,限制央企对充分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进行收购。在某种意义上,如果央企把大多数正常经营的地方国企合并、把一些有一定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合并,不仅会进一步强化央企的垄断性,而且会大大扼杀市场经济的活力。
中美嘉伦在国有企业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