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中冶赛迪制定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 深化改革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的科学研判,也是新时代下中冶赛迪转型发展的根本遵循,根本上决定了中冶赛迪的深化改革创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
中冶赛迪有着以持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的优良传统与实践历程。长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冶赛迪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在中冶集团坚强领导下,由过去的一家专业化钢铁设计院发展成为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与工程技术实践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工程技术服务集团,有效融入市场经济,更深层次、更多方面地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之中,建成投产宝钢湛江基地、台塑河静钢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内外重点工程,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60年健康发展,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缩影,也是中冶集团“9﹒5”会议以来以深化改革重铸国家实力的有力注脚。
在筹备和推进“双百行动”过程中,中冶赛迪逐渐明晰和始终坚持“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充分释放和调动企业全要素活力,增强企业应对未来发展新挑战的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思路。在这一思路引导下,中冶赛迪形成了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在系统梳理企业基本实际、改革进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全面落地、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员工收入持续增长等5项具体改革目标,按照“五个率先突破”和“一个全面加强”从集团、业务及党的建设3个方面提出14条改革举措,包括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股权多元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资产集中运营管理等。当前,各项举措正分阶段分板块稳健推进:通过参加上级培训、邀请咨询机构解读、走访相关企业等方式深入掌握改革政策,与多家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者围绕深入合作进行前期接触,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挖掘困扰公司发展的“沉疴痼疾”和员工根本诉求,“三项制度”、契约化管理、骨干员工中长期激励等等具体制度机制设计工作正在推进,“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取得实质进展。
聚焦四大业务板块推动深化改革
经过多年转型实践,中冶赛迪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全球领先的钢铁工程技术服务商,未来城市解决方案专家,客户首选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集团”的战略定位,同时深刻回答了作为科技型工程技术公司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怎样坚持和发展这一重要课题,集中体现在形成和聚焦以高端咨询为引领,以钢铁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设、节能环保为主的四大业务板块。
推动四大业务板块发展,首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这也是此次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此次推出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既计划从集团层面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薪酬体系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及各业务板块发展的“通病”,也将从各业务细处着手、对症下药,通过按照产品线、业务线调整组织机构,明确各板块管理中心与利润中心;推行职能管理减量化,压缩优化管理链条;找准发展方向、梳理和打造核心产品与商业模式等手段,推动各板块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效优质供给体系。
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推动深化改革
在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过程中,中冶赛迪始终确保“五个率先突破”与“一个全面加强”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坚持党的建设与深化改革相同步,切实将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体制优势转化为支撑改革的保障优势,保证改革正确方向与有效落地。
中冶赛迪抓党的建设,是同加强人的建设紧密结合的。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带动干部员工的思想、能力、作风和文化提升,着力解决好人的理想信念“总开关”问题,提振对改革发展的决心与信心;着力引导人们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升干事创业的视野与能力;着力强化人的事业责任心,在传承60年不变初心基础上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着力引导人们践行以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和培养青年人勇于担纲接续奋斗,厚植企业长寿基因。
中冶赛迪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以“双百行动”为契机,集中力量、大胆务实地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释放各要素活力,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年老店”,为建设“美好中冶”,实现中国五矿“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发展定位,为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