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浏览量:1161 发布时间:2018-07-12

国有文化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过程中究竟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收益,又能否规避文化行业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可能存在的风险呢?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带给我们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首先,股份制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实际上实行的是经济优先发展的方针,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因而,在文化建设方面欠账较多,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严重地束缚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以至于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人均GDP与我国不相上下的一些国家,而且也落后于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物质产品已经供给过剩,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某些文化产品的供给却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缺口。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种状态,使我国文化生产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放手发展国家、集体、私营和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使以国有资本为主体、以股份制为主要财产组织形式的“混合经济”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产权组织形式。

其次,股份制是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作为一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跨地区、跨行业,甚至于跨国界地积聚大量的社会资本,实现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规模运营,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垄断性行业的大型企业以及出版传媒行业的国有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国内外上市而走向国际市场,初步具备跨国公司雏形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的优越性。实践也表明,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既是能够与当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对增量资金需求巨大,需要进行规模经营,能够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产业,这一切都决定了文化产业最需要也最易于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再次,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可以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克服单一所有制国有文化企业缺乏活力的弊端。

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不仅能够在国有产权之间的结合之上形成多元产权结构,而且能够在国有产权与非国有产权之间的结合之上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用多元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取代单一国家所有制的国有文化企业,从而改变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产权明晰和所有者到位,而且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股份制改革还有利于国有文化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体制制约机制,机制影响效率,效率决定效益。国有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引进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作为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促进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实行股份制是盘活国有“存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客观需要。我国绝大部分文化资源由此自然而然地掌握在国有文化单位手中,国有文化单位担负着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搞好国有文化单位的改组、改制和改造,实现国有“存量”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生产机制的转变,是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普遍存在着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渠道单一、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体制弊端和富裕人员众多、债务沉重,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本大量闲置的问题。

        中美嘉伦国有企业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