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目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是为了变成公司而变成公司。中美嘉伦认为,静态的改革其实是错误地理解了改革。国有企业要在动态中进行改革,这包括我们为解决问题而采取一些新的企业制度,比如通过企业间的产权交易来进行改革。仅靠企业内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制度资源,而缺少改革动力以及改革的手段和方式,这就是目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资产存量在企业内是无法重组的,它可能需要跟别的企业进行重组,那么,产权交易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在西方,产权交易主要是企业间的资产存量或资源存量进行重组,但在中国,盛洪指出,它还有一个特定的意义,即一旦进行企业间的产权交易和并购,将导致企业产权制度发生变革。假如一家国有企业要将部分股权出售给别人,那它至少变成有两个股东,他认为,两个股东和原来国有独资是不一样的,无论新的股东是私人、企业还是政府,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利益分配问题,他们要计较分多少,这样也就更关注企业产权的边界,更关注企业的效益,更关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水平,从而也就更关注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企业制度的变革。
交易先于产权。企业一旦交易,就要对产权进行界定。过去国企没有交易,赚了赔了都是国家的,对自己到底有多少资产,不甚了了,如今企业要卖,不论是卖给个人还是政府,都要进行资产评估和债务评估,他举例说,好比你家里有一台旧电视机,不卖的话,你不会想到它值多少钱,但当你要卖的话,你就会在这方面下工夫,出售企业与卖电视机是同一个道理。
当然,严格说来,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企业效益的改善,这其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首先是要贯穿这样一个原则∶一家企业收购或控股另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就有权改组被收购企业的治理结构,从产权结构、产权安排一直到董事会与经理层,核心是董事会。董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要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摆设。盛洪说,我们发现,一旦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也就改变了董事会。有些国有独资公司原来可能没有董事会,从没有董事会到有董事会,也是一个变化,它至少阻挡了政府干预企业。要是政府拥有产权,想对企业发生影响,它也只能通过董事会,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
中美嘉伦在国有企业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