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解决国企三大传统困难需要有新思路

浏览量:1127 发布时间:2018-07-11

人多、债多、负担重,被认为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三大传统困难。应该说它们增加了企业间交易和并购的难度,尤其是人的问题。在西方,接管的公司有权决定被接管公司人员的去留,但在中国不行。盛洪指出,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原来对职工有某种暗含的承诺,也即我永远雇佣你,当然换来的是职工的低工资,此外还有住房的承诺、养老的承诺、医疗保障的承诺等。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是不能解雇职工的,但实际上这一合约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是把职工接过来,然后再慢慢调整,包括建立新的制度。在新的制度下,如有职工违反规定,则可以把他解雇。现在看来,企业间的并购一般是要包下职工的。包职工无非是包他们的福利、养老等等,被收购企业如果把职工甩给收购方的话,等于把其义务转嫁给了收购方。从经济学来说,义务就是成本,这就等于增大了收购方的成本,从而收购企业也就要降低其收购价格。他举例说,被出售的企业有净资产1000万,职工300 人,如果把每个职工完全包下来需要两万元,那就是600 万元,收购企业要把这300 个工人接收下来,就为自己增加了600 万元的成本,这样,被收购企业相应地也就要在其卖价中减掉这部分的钱,收购企业用400 万元就可以把企业连同工人一块买过来。但如果你不包工人,收购价就得按1000万元计算。

企业间的并购和产权交易频繁发生的话,还有可能会形成一种市场价,包工人是多少钱,不包工人是多少钱,甚至会发展出一些更为规模化的机构来承担处理职工的任务。的确,企业职工给企业的并购带来了许多困难,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企业都没过关,这使得企业的并购进展相当缓慢。政府需做的是提供一个便于国有企业之间并购的制度安排和程序,包括对工人的处置,对国有企业而言,有这些明确的信息和政策,会简化买卖双方的谈判。

债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容易一些,它其实是企业和银行间的交易。盛洪说,他不赞成对企业搞什么补贴之类的东西。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扭曲了市场信号。因为,有了这些补贴,企业就会去争取所谓的指标。他认为,这一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企业和银行间的谈判。假如企业欠了银行1000万元,很显然,银行在和企业的谈判中,它会去估价企业的资产有多少,它也许可能会免掉企业500万元,这种双边的谈判比政府行政命令免债要好。你政府要免掉企业的债务,我银行说不能减免,为什么?今后我亏损了你是表扬我呢还是批评我。实际上银行是一个理性的投资主体,它不见得一分钱也不减免,假如这个企业确实没有还债能力的话。

除了银行与企业间的谈判外,盛洪还设想可以成立专业化的公司来处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些公司会比银行更有经验,由它们来收购一些债权,看看这些债权是否有更高的价值。比如,1000万元的债权,它花300 万元就收购了,而银行可能要500 万元,这样,专业化的公司就会越来越多。

中美嘉伦在国有企业领域中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一家专业的机构,中美嘉伦也将在咨询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