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十四五”时期开发区创新提升如何做实产业?

浏览量:1318 发布时间:2019-07-04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多数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但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占比高、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多数开发区需要思考的问题。

沿着“五年规划”的轨迹寻找产业突破方向

五年规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回顾历次五年规划对产业发展的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产业在宏观经济战略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发展的历程,具有如下特点:

1.1  制造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十五”计划时,面对即将加入WTO的形势,我国首先选择将制造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空间在“入世”后进一步扩大。“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原材料工业、轻纺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等作为优化升级的重点。

1.2 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十五”计划起,国家开始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十一五”规划拿出了一章的篇幅阐述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正式提出重点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1.3  专业化、高附加值、高品质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在“十五”之前,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比重偏低。“十五计划”提出“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旨在提高服务业的占比。经过20年的发展,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已经趋于合理。“

沿着产业发展趋势寻找产业突破方向

“十四五”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开发区理应主动承担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谋划产业发展时,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2.1 技术突破。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回顾三次工业革命历程,产业结构的颠覆性改变无不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新技术一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将对社会需求结构产生明显的改进,使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变成价格低廉的“必需品”,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2.2 空间突破。

地理空间大幅拓展,也是新的产业赛道孕育的机会。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了连接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的航线,实现了发展空间的大幅突破,从而由一个偏居一隅的欧洲小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随着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空间将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孕育海洋经济、太空经济等新的产业机会。

2.3 制度突破。

面向未来,随着前期改革红利的减弱,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十四五”期间,随着一系列新的制度突破,特别是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为一些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4 内需突破。

内需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8年,我国人均GDP约为9768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如果按照6%左右的增长速度推算,到“十四五”末,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2000美元,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2.5 发展环境突破。

对于开发区而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发展环境。除了基础设施、空间设施、生活设施等硬环境外,政策、资本、人才等软环境也尤为重要。“十四五”期间,区域产业的竞争将由单个产业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演进至产业生态的竞争,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强链、补链、延炼”,更需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