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发展
“国企改革”、“混改”,2015年到现在,可能已经是我们看到、听到无数次的字眼,每一次政策、会议出现类似的文件,股市都会有所发应,我们可能大多数时候就只能感叹一下。如果深入思考,我相信大部分人不理解这是一种如何的改革,会如何实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供给侧改革也是交学费后才慢慢明白的。每一个政策文件出来的时候,我们不能视而不理,低估国家改革的决心。只有深入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才能找到后面的金子。学习、思考才有可能发现背面看不到的东西。
1、国企改革时间轴:
2017年两会,马上到来的十九大,都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尤其是混改,混改长期来看是一个大的方向。
2、国企改革的背景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改革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类,一类是商业竞争类。重点是商业竞争类,他们的方式主要就是企业的整合,部分央企资源布局太分散,需要整合。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就是南北车的合并,一个就是宝钢兼并武钢。
混改即混合所有制,主要在七个行业(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央企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是在项目和业务上推行混改,把一些垄断性的、资源性的,过去不开放的项目和业务,通过混合所有制来引进民间资本。主要涉及到股权的混改主要在三四级的层面,不会在一二级层面,更多的体现在财务投资,如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
3、各个文件/会议中对混改的相关表述
2016年下半年,混改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下面是各会议/文件中对混改的一些表述:
4、国企改革方向:两条线
2016年7月中央经济会议定调混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2016年9月份发改委混改专题会后,国企改革慢慢的从原来的资产整合、激励机制发展为股权调整,从国资委(地方与中央)主管进入国资委与发改委协作阶段,如下所示:
1)国资委:
2017年3月:“两会”期间,国资委表示国有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想想中国神华),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要做切实的分红方案,不断提高各个资本投资者的回报。
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国资委定位是履行出资人职责,行驶股东权利,国企特别是央企拥有更多的经营权。《职能转变方案》表明,国资委减少对企业内部改制重组的直接管理,取消央企子企业分红激励方案的审批,43项(附件)实际上是国资委的放权清单。
2017年6月:国资委召开国改吹风会,表示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央企重组。会议也表示混改呈现速度加快、层次提升等特点,未来央企将分为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三类。6月底深改组会议要求年底前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
2)发改委:
2017年4月13日: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严鹏在记者会上表示在去年启动实施第一批9家混改试点基础上,今年3月启动的第二批10家混改试点基金批复,同时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5月底表示第三批试点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覆盖面,在筛选数十家中央企业的同时,重点从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试点企业,形成规模协同效应。
2017年7月14日:中国联通公告混改方案已经获发改委批复。这次混改的力度我们可以以联通作为标杆。后面详细介绍。
2017年8月18日:发改委孟玮表示第三批混改试点目前正在按照程序报批。
国资委: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另外还有通过债转股等间接持股方式。
两条线的异同:
共性:发改委与国资委审批通过以及即将审批的混改试点企业均为央企子企业。
不同:发改委推进混改试点相对更注重垄断领域,例如在电力、油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这些都是发改委之前及未来将重点发力混改的领域。
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总盘子”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内)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了47%。2017年国资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企业及下属企业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1995项。2016年下半年后,国资委已经审批通过了10家央企子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相关改革,中茶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8月初,作为国资委首批央企员工持股试点单位,中茶公司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于北京举行公司成立仪式。国资委混改推动时间较早,除了央企,还推动了地方国有企业混改,如上海国资委、云南国资委等。
5、国企混改特点:
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及其他行业领域开展试点,积极推进。混改的特点不仅在于企业的选择(既有一般企业层面,又有集团层面),更在于试点要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诸如,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实施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身份转换,有效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能力;加快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探索员工持股可行路径;债转股、借壳等,从而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6、国企混改模式:
从混合模式看,包括民企入股国企、国企入股民企、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混合、国企与外资混合、PPP模式等,各有特色。
1)、类似中国联通,已经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通过深化混改,稀释了联通集团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引进了BATJ等互联网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董事会制衡以及形成有效治理结构,中国联通的改革模式是发改委首批推进混改试点的模式之一;
2)、第二种模式是剥离垄断行业企业旗下具备竞争性的环节,之后进行混改。例如发改委首批混改试点名单中出现的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将其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旗下剥离出来后再推进混改;
3)第三种模式主要是新投资项目采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如电网领域的配网及销售端增量混改,铁路领域新建铁路项目时,以PPP的方式多方引入社会资本,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来参与等。
除此之外,债转股也是模式之一。以债转股的方式实现混改,既推动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同时还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7、国企混改意义:
混改的本质,从字面上,一部分是“混”,引入外部投资者;一部分是“改”,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两者协同,解决国企的经营效率问题,提升活力,创造更多收益。
1)、传统行业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使得近年来我国民间资本投资持续低迷,决策部门希望放松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的垄断性行业对社会资本准入限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股,不仅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在国有企业总债务不变的情况下,做大国有资产总规模,显著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去杠杆目的。同时,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国有企业的现金流更加充裕,如果企业短期内没有扩大再投资的需要,还可用这些资金优先偿还企业债务,达到国有企业去杠杆的目标。总之,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吸引的社会资本,可通过做大国有企业总资产规模,或者优先偿还企业负债的方式,来实现去杠杆的目标。
来源: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