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助推国企经营绩效提升
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重大
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而内部管理质量则直接控制着经营绩效的好坏,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能帮助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失误,保证企业按既定方针执行,而且还能通过内部控制促进国有企业管理层贯彻落实好国家既定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另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保障就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下能对企业各项收入支出、财产物资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企业财产物资被贪污、盗窃和滥用等犯罪行为,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息息相关
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规定,内部管理质量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也称为内部控制5要素。它们构成的内部控制,对预防经营风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其中,在组成内部管理的5要素中,内部环境首屈一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环境是指董事会、企业文化和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等对内部管理造成的反应。从内部环境的结构中可以看出其比较复杂,有着太多不可控性,内部环境是内部管理的“地基”,只有做好内部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风险评估是内部管理质量的重要关键点,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分析和应对,可以让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以此来助推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风险评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不仅能够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机遇和困难,还能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威胁进行定量,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更可以设计出企业应对不同威胁的决策,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着力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国有企业应该如何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呢?
一是增加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提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从高层管理者着手逐步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员工,做到上行下效,提升国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开展相关讲座培训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营造相关企业文化,提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严格要求自身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到互相监督,有效保证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
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中,都是依照各自职责的不同来划分相应的责任,每个岗位不仅要落实好自身职责,还得承担相关责任、权利与义务。同时在财务部门各岗位中,既要做到相互独立,又要做到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有效实现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国有企业各部门应该按照制度规定或者实际情况,将所属部门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搜集和传递,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反应内部控制下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四是内外结合,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增加企业内部员工警惕性和工作规范性。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做到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有效并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重要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陆丹桂建议,在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加强企业的内外部监督,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对内部控制所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培养员工责任心,做到人人参与。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最终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