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砸掉大锅饭的“锅”:混改一年间,国企两重天
素有我国化学制药工业摇篮之称的老国企东北制药集团,一度亏损严重、发展步履维艰。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辽宁方大集团并由后者实际控股后,混改1年,企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些巨变,是在新的控股方没有向企业派一名管理人员、没裁减一名员工的情况下实现的,是依靠混改激发出的内生动力、依靠全面植入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的。
民企良方激活陈旧国企
午饭时间,东北制药207分厂钳工孟宪伟没有去食堂,而是先赶着把一台设备的滤网换完。“混改前,我肯定会先去吃饭,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主动加班加点,想着为企业多出一份力!” 孟宪伟说。
混改不到半年,东北制药一举实现大幅盈利。今年4月2日发布的企业2018年财务年报显示,去年东北制药营收74.67亿元,净利润1.95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4%、64.04%、49.06%。
混改之初,在方大集团建议下,东北制药全员定岗工资上涨50%,并陆续实施8项员工福利,包括覆盖到员工父母、配偶、子女的医疗资助;配发手机和通讯费补贴;实施惠及员工子女的“方威励志奖学金”;企业完成相应指标,员工父母享受月度千元“孝敬父母金”等。
去年11月,公司又顺利实施了骨干员工持股的股权激励计划,向254名管理人员定向发行限制性激励股票3761.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6.6%。集团高管持股在100万至300万股,中层干部和骨干技术人员持股在几万至几十万股不等,真正把企业干好干坏与骨干员工切身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管理严格能上能下
首先,用人机制彻底打破“铁交椅”,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老国企人事关系复杂,能干事的人上不来,不能干的占着位子,新的用人机制震动了全公司。几个月来,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走上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
其次,构建“创造分享,干到给到”的分配机制,真正实现权责利分明。东北制药采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是桌面上拿钱,走正道可以赚大钱,‘吃回扣’损害公司利益的潜规则没有市场了。“
第三,管理严格,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自2018年7月实施混改以来,已有高管86人次、中层以上干部465人次受到相应的考核处理。
第四,对标先进,开展赛马,形成“前有金山、后有老虎”的赛马机制。企业确立与国内外最先进医药企业对标的目标,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做到“奖得心动、罚得心痛”。
商场如战场
回顾东北制药混改之路,混改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定增快到截止日期时,10余家有意参与混改的战略投资者,都因种种原因打了退堂鼓。
沈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确定国资退出第一大股东地位、才最终成功引进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随着股权结构“真混”、体制机制“真改”,东北制药的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2019年度公司合并抵消前营业收入预计150亿元,净利润预计比2018年度增长不低于50%,企业全体干部员工正向这样的目标努力。
商场如战场,企业应当成为一支战斗队伍,随时保持战时状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