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徐驰:从财政视角看国企改革推进的“雷声”与“雨点”

浏览量:1714 发布时间:2019-09-23

从财政视角看国企改革推进的“雷声”与“雨点”。何时才是国企改革“雨点大”的阶段是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对于堪称改革范本的1998年国企改革的复盘研究,我们发现,财政压力或是倒逼国企改革加速的驱动力,或也是把握国企改革实质动作落地节奏的关键所在。

98年国企改革范本——财政压力倒逼的改革加速度。与日俱增的财政困境以及国企巨额亏损形成的财政负担是倒逼98年国企改革启动的重要背景。其最核心诉求即是“国企解困”,通过经营层面的扭亏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增收”。

以财政为核心,“抓大放小”划界是98年国企改革的最核心思路。

1)国家战略重要性领域——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抓大”,即对于“国计民生”的资源型行业,培育发展大型国企,淘汰中小企业。禁止新增产能,清理过剩产能、兼并破产落后企业,提升龙头国企盈利能力。

2)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债转股。“放小”,即对于以科技、消费等为代表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国有经济主动从中小企业层面退出,具体鼓励产权制度改革加身份置换,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不同性质资本对所有权的混合,从而盘活国有经济。

3)98年国改成效:国企亏损面情况扭转,财政赤字压力好转,“三年脱困”结束后财政赤字规模及赤字率水平回归至更合理水平。

减税2万亿后财政压力倒逼2019年下半年国企改革实质落地进度或将进入“雨点大”阶段。上半年实际情况看,税收收入大幅下滑,而非税收入实现22%的历史高增长,这其中,国有资产收益成为缩小财政收支缺口的“良药”。展望下半年,考虑到财政前置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通过更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实质性推动以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提高盈利能力,进而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的增加,或成为政策的必然选择。

从供求角度筛选国企改革投资方向。从横纵两个维度看,“双百试点”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和央企及三个综改试验区的交叉点,或是国企改革推进的“重中之重”;自上而下地看,过去3年有没有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或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指标。

后续建议关注“双百行动”范畴中过去3年做过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的重点企业,特别是其中,属于国资委充分放权后的央企或上海、深圳及沈阳三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试点企业,其实质性动作有望在本轮国改提速的背景下加速落地。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