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上市公司还能推动混改吗?

浏览量:1689 发布时间:2019-12-31

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混改,是指国有全资企业通过吸引非公资本,或者其他类型的市场化资本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进而推动公司治理的平衡,公司机制的市场化,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混改和股权多元化的终极目标什么呢?很多企业将发行股票并进入资本市场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

这就说明,对于很多国企来说,混改是起点,上市是阶段性终点。

这个基本共识,在不少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文件中都有体现。

权多元化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距离本轮改革的终极目标,还有不少差距,所以说只是“阶段性”终点,而不是混改的目标。

国有上市公司如何搞好混改的下半程?

一、竞争领域国有上市企业

深化股权多元化

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内分布十分广泛,国有企业要在这个领域内发挥更活跃、更积极、更创新的作用,就需要和市场更多更广泛的接轨,那么通过进一步的股权多元化,可以在顶层结构上推动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的更高效资本布局。

具体来说,如果一家竞争性行业的国有控股上市中,国有股权比例仍处于50%,乃至于60%或者更高的比例,可以通过定向增发等多种形式继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司的股权多元化进程,一企一策,将股权比例适当降低到相对控股,或者在不改变实际控制人条件下,保持国有股东的相对较低股权比例。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

首先,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继续股权多元化,无论是增资还是股权转让,都可以对上市公司提供大量的新动力,股权转让模式可以使国有股东获得较好资本回报。

另外,由于更多的市场化股东成为公司主要投资者,他们对于董事会、经营层的决策参与,将会使上市公司治理更法治化,更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动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落地

上市公司平台能够带来的另一重要市场化工具,就是股权激励手段。股票期权、股权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

在本轮国企改革政策中,越来越重视企业核心岗位的中长期激励,其中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鼓励重点。

2019年11月11日,《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长期激励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推动期。

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尽快落实好股权激励是一个既重要又迫切的事情。怎么样才能做得好呢?

选好工具。

虽然有多种激励方式,但是期权、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的特点各有不同,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甄别确定。目前看来,由于限制性股票有“半价股票”的别名,更加受到不少上市公司的青睐。但是也不能过于迷信。

选好对象。

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激励的干部和员工,在政策上可以远远大于非上市公司核心层持股的范围,实现更大程度的激励,所以对于企业底盘较大,资本规模较大,员工队伍较大的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更重要。

选好时机。

上市公司的股价有波动,进行股权激励需要认真准备并择机进行。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有激励目标,又切实可行的的绩效兑现目标。一个好的时机,一个好的考核,将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全力推进

上市公司治理和机制市场化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最接近于理想中的现代企业制度的。

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股东大会制度、市场监督制度的存在,倒逼上市公司持续完善其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客观的说,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这个方面的发展程度要好于非上市企业。

授权董事会选聘考核经营层。

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里,需要进一步把做实董事会职权,和授权其选聘考核经营管理层结合起来。

这就需要厘清出党委会和董事会的领导和决策关系,同时将党管干部和市场化选聘经理人结合好,否则要么是两层皮,要么是一纸空文。

总结一下,“上市公司还能推动混改吗?”,我们认为答案是既必要,也迫切。

深化股权多元进程、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全力优化治理和市场机制是可见的三大改革空间。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