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航空工业坚持“1+N”综合性改革回顾
2019年,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抓住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机遇,深入推进“1+N”综合性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航空主业,有序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集团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和新的进展。从2020年开始,随着国企改革聚焦抓落实三年关键期的到来,国企改革将进入一个关键历史阶段。站在新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今后的改革工作,现对2019年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整体谋划、系统推动,不断加大改革落实力度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部署,推动改革落实落地。年初印发《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进一步将重点改革任务纳入党组督办事项系统,通过深改组会议研究、督导检查等方式推动总部及各级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2019年集团公司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6次会议,学习中央精神和改革文件,研究决策重大改革事项。
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作为唯一一家被列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商业二类企业,集团党组明确提出要通过此项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019年完成了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方案的制定上报并获得国资委批复,目前聚焦强控军品、总部改革、国企市营、资源盘活、创造价值等7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的多项改革举措已经启动。
三、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制定下发《航空工业集团关于全面推动混改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所属单位提供规范指引。无人机、空管、航为高科三家企业获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试点资格。合肥江航混改后效益明显提升,成为军工央企首家科创板上市获受理企业。陕硬、宏峰、巴山等“三线”特困企业通过混改引战投增资,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扭亏脱困。
四、“双百企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三家“双百企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机载公司所属合肥江航混改经验作为国资委推荐的成功案例,多次在国资委组织的央企培训会上进行经验宣讲,机载公司综合改革工作受多家媒体关注报道;中航国际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筹划引入地方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进一步股权多元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飞公司在所属多家公司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和提升企业活力。
五、规范治理权责,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根据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和国家有关现代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重新修订了集团章程,进一步厘清了党组、董事会、经理层事权分工,精简了党组研究事项,使党组集中精力议大事。完成所属全级次企业党建入章程自查修订, 推进具备条件的各级并表企业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强化激励约束,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
出台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实施及薪酬绩效管理的配套制度,持续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实施办法,出台针对核心骨干人才的特殊津贴制度,将激励资源向科研生产经营一线、向价值创造者倾斜。截至2019年底,共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11家,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激励41家,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3家,项目分红激励21家,中长期激励总实施户数位列央企前列。
七、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制定奖酬激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将研发费用的75%视同“净利润”纳入经营业绩考核,鼓励引导各单位加大研发投入。部署四大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稳步推进首批科研院所改制,并启动后续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工作。4家航空管理局转制方案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批复, 全面进入转制实施工作。5家研究所修订完善后转制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委审批。
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压减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全年压减法人单位100户, 累计压减889户,压减比例达43%, 法人层级压缩到6级,管理层级压缩到5级。完成年度亏损额控制目标, 狠抓“两金”清理压控,提升资产质量和效率。
“处僵治困”完成3家重点单位治理任务目标,基本完成了全部56家“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的主体任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企业质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较2015年整体减亏30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1.4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清理参股股权及控股未控权企业专项工作,已完成清理任务90项,收回资金3.05亿元。加大对非主业资产的处置力度,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完成物业、船舶业务资产的退出, 回笼资金约35亿元。与常州金坛合作, 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完成锂电池业务的退出。与海南省政府携手,启动了玻璃业务的退出工作,解决历史包袱。
九、基本完成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任务,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率达100%,全面进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清算程序。148家单位承担的464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8.4亿元,移交后每年可节约支出5.5亿元。14个消防机构、32个社区管理机构、42个市政设施全部实现管理职能移交和资产移交,完成收尾工作。53家教育机构和88家医疗机构通过关闭撤销、移交、改制、专业化管理等方式基本完成改革。扎实做好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的各项基础工作, 完成建账造册、方案制定以及做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衔接和统筹外费用分类处理。厂办大集体改革也取得突出进展,225户大集体企业完成改革,完成率81%,安置在职职工9715人,安置率达91%。
上述工作有效提升了集团资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帮助企业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也有助于弥补民生短板,改善民生。
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2019年,党组始终铭记党中央号召和嘱托,旗帜鲜明讲政治,大力传承企业“红色基因”,坚定“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体现到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上,确保党中央及国资委党委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同时,坚决完成中央巡视整改重大政治任务,把整改当作一次自我纠偏、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良好契机。截至2019年底,209项巡视整改措施已完成或提前完成143项,阶段性完成22项,制定修订制度45项。
内容来源: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