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国企改革有望在十八大后推上日程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社会各界纷纷建言,期待十八大及明年3月政府换届后,中国政府将推出新一轮改革。目前来看,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已于2011年底三会换届后提前推开,显示了中国政府面向“十二五”时期的改革决心。下一个启动改革的领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对于未来的改革,当前有多方猜测:有人说将重启政改,有人说会围绕大部制改革而展开深层次的政府体制改革,还有人说将针对当前的社会状况开展社会体制改革。不过,在我们看来,改革还有另一个选项,就是先启动国企改革。这种预期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得到印证。
在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安排了一个特别的议程,即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还专门安排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据称,此项议程由数十位常委发表意见并提出询问,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和回答询问。这样的议程安排十分特别,因为之前人大方面传出的说法是,这次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议程是配合十八大。在这样的会议上着重强调国企改革的问题,可能也代表了某种政治信号 国企改革也许将成为十八大上重点讨论的内容,甚至有望于十八大后推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人大常委会上,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大谈国企改革,不仅将国企改革定位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还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五项内容。由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企改革的要求,到今次人大常委会作出进一步铺排,重启国企改革的可能性相当大。
国企改革成为十八大后的重点,目前来看,至少有三个基本理由: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领导层都把国企改革作为改革重点之一,但有经济界人士称,最近十年国企改革的步伐放缓,使国企改革十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反而近年出现了“国进民退”的问题;其次,正因为国企改革搁浅,一是垄断问题加重,扭曲了市场经济;二是国企腐败加重,破坏了发展局面;三是国企经营出现重大风险,部分国企面临崩盘之危;第三,依中央领导层的意思,国企改革可以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抓手”,因其上可解决政企关系,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下可理顺“国民”(国有和民营两种所有制)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