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企改革需引向深入

浏览量:1349 发布时间:2018-07-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国企改革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通道

从改革之初的“放权让利”到近年来的“做大做强”,再到十八大提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企数量在减少、体量在增大、实力在上升。通过30余年不断试错与纠错的探索,依据国企改革内容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过了扩大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几个重要阶段。在经过上个世纪末国企脱困的非常痛苦的三年改革攻坚战后,新世纪以来的国有企业有如“凤凰涅  ,浴火重生”,开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通道。

国企发展活力大增,产权日益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企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经济效益上看,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大增,运行绩效显著提高。2002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8.48%、23.76%,均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率。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5.3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17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73倍和4.19倍。

从体制机制上看,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从结构布局上看,通过“抓大放小”与“有进有退”,国有企业户数大幅减少,比重持续下降。1993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从190780户减少到144715户,减少了46065户,占原有户数的24.1%。2010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的资产所占比重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布局趋向优化,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其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形成了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和国有资产流动机制,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呈现出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优胜劣汰、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管理体制上看,2003年,根据十届一次人大会议决定成立的国资委,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中取得的最大成就。国资委的成立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近10年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和完善业绩考核、加强重大责任追究等机制,使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得到层层落实,从制度上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充分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国企还须在深化改革中改善治理、调整定位、完善功能

动态地考察,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使命并没有最终完成。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使得国企改革的难点、重点被一再延后,旧体制中尚未改革部分仍然按照原有方式运行,有时甚至吞噬了前期改革的成果。

现阶段的国有企业还不能完全发挥国家、社会所希望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担当“共和国长子”的重任,就必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改善治理、调整定位、完善功能,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

未来国企改革的四大着力点: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公司,有必要保持国家独资经营的大型企业加快公司制改革;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逐步扩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范围,推动多元持股的股份制企业建立健全的董事会运作制度,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二是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推进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到涉及国家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骨干企业。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集中力量和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使其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主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重组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吸收私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形成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局面。

三是继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完善“三统一、三结合”的出资人制度,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真正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和职责定位,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制定与《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建立完善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国资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发挥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

四是积极促进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重点支持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逐步实现产业化并尽快使其发展成为主导型、支柱型产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