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2020国企混改“深耕年”全景透视
国企改革正在进行时。在改革潮流中,我们一步一步走来,每年都有新体会、新举措。2018年,我个人很不成熟地提出了改革进入“春播年”的观点,因为当时从四个方面看,国企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落地的新阶段:
“政策持续落地,热度不断上升。
央企逐家施策,地方批量跟进。
方案市场检验,欢笑失落各半。
成功经验不断,受挫教训实现。”
时间进入2020年,通过1-8月的努力,中国不仅成功的控制住疫情,还在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同时实现民生、经济恢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新变化?有哪些新的特点?
我们总体上有一个观点,国企混改和股权多元化改革进入“深耕之年”。
所谓“深”,体现在五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深耕期的五大特点。它们分别是政策深度,区域深度,产业深度,集团深度,改革深度。
具体代表是什么呢,我来跟大家做一些说明。
政策深度:长宽高立体扩展
如果用长来形容单项领域改革政策的数量,宽来形容不同改革领域政策的数量,高来形容政策的深入细致,可以看出2020年改革政策深度在三个方向都进一步扩展。
1、最具有先导作用的政策:“科改示范行动”
“科改示范行动”这个政策是今年春节刚过完,大家还在假期的时候出台的。是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2020年一号文件形式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改示范行动”从全中国科技企业中选拔出来了204家公司作为第一批代表,展开市场化新一轮改革,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这个专项行动,包括了五大方面,17个改革要点,需要在股权治理、市场化用工、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动能打造以及更好地发挥党的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升科技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市场化经营水平。
2、最具有示范作用的政策: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
1-8月出台的第二个重要政策,是推行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2月初发布的双百企业任期制契约化的指引,以及双百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指引,对于国有企业在干部体制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方向,提出了思路和具体方案。
“固定任期、刚性兑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等管理要素的规定,将会大大推动企业干部管理从观念和操作的市场化程度。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全中国的国有企业都要向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去靠近、去改变。
3、最具有激活作用的政策: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第三个重要政策,是《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指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最具有激活作用的政策,在这个指引发布以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会持续加速,这个改革措施对全中国来说具有深远影响。这个影响的意义在于三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50%。中国上市公司所贡献的经济价值是中国GDP的一半。
第二个数字,2/3。在上市公司当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占2/3,是举足轻重的。
第三个数字,30%。根据相关研究统计,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的比例目前大致为30%。
结论很清楚,如果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充分推动,进一步释放企业的活力,那么间接传导作用,对中国经济活力的释放的效用将会很大。
区域深度:沿海到内地全面展开
2020年进入国企混改和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深耕年”,体现在第二个方面,就是全国各个区域的改革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有30个以上的省和直辖市,在各个省的层面上,我们看到1-8月发生了非常重要、深远的环境和改革进程变化。
先说政策。按照知本咨询的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各省出台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政策是1239项。8个月以后,统计增加了249项,达到了1488项,地方的政策也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增长。
同时从各省政策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在整体政策数量增长,加实加密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并与本省经济和企业特色紧密相关。我们举几个省份,先从沿海省份开始。
1、广东:改革政策深化领跑
2020年1-8月份,广东省继承了2018年-2019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为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同时民营经济发展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转型比较充分的区域,广东省在2020年8月,出台了一个本省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工作方案。
2、山东:政策密集发布落地
山东是北方地区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过去的1-8月,山东省发出了全国最多的政策文件,知本咨询做了一下基本统计,山东省在1-8月当中发出的省一级和地市一级的关于国企改革的文件有好几十项,在数量方面居于全国前列。
这些文件,既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有标杆学习,还有落实专项工程,还有国资监管、国资交易等方面的文件,这都是实实在在能够帮助各个企业、各个地方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
伴随文件发布和实施,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增长和快速发展的通道。
3、山西:国资监管和国企产业双管齐下
2020年,山西省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值得瞩目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在两类公司改革方面,进行模式创新,构建了省政府、省国资委、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三方“品字型”结构。
第二个改革,7月31日,山西省发布了一个省属国有企业以“腾笼换鸟”为核心目标的政策,首批公开发布的项目清单总共有92个项目,12个行业,同时提出要拿出一批优势大、后劲足的好项目进行“靓女先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这个词是广东省发明的一个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腾笼换鸟”就是要解决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解决山西省经济的多元化问题。
行业深度:混改与行业改革同行
从2020年开始,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一些骨干行业市场化改革贴合非常紧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骨干企业打造自己产业链条、产业网络,特别在供应链和产业链建设上开始起到重要工具性作用。对于行业安全、企业安全、经济安全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探索。
1、国家电网电力交易平台股权多元化与电力体制改革
第一个行业就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代表的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国家电网作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在今年上半年做了一项重要工作。年初颁布了一个文件,叫做《2020年国家电网改革攻坚工作的安排》,明确了12项重点工作。这12项重点工作里面,除了国家电网自己的企业改革以外,其中有一项跟2015年开始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紧密性关系。
也就是说,电力体制改革本着售电端进行市场化放开这样一个切入点开始,要求传统的电网企业和电力生产企业从售电环节开始市场化。在售电环节市场化的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电力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革。
各个省的电力交易市场和交易机构,原先基本是国家电网全资企业,通过改革要把它变成股份制的、现代的、公司运营的、具有独立性的运营模式,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这就是一个股权多元化改革和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有机衔接的问题。
国家电网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在2020年过去的8个月,我们看到大概有20个以上的省级电力交易有限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增资项目落地。这些增资项目的基本特点是:
每个省电力交易中心都释放出大概30%的股权,吸引在电力产业链中跟国家电网能够比较好衔接的企业,比如说发电类企业、新能源企业、电力装备、设施类企业等等,让这些在产业链条上能够互补的企业投资入股。
通过30%股权分配给多家投资人,既把电力交易平台变成一个多方股东拥有的一个市场化独立的有限公司,国家电网还能拥有一定的控股权,又能把在电力交易产业链的伙伴关系建立好。
文章来源: 混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