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烟台高新区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体制

浏览量:1007 发布时间:2020-12-11

改革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10日,记者从烟台高新区综合管理部获悉,2019年,烟台高新区区属国有企业组建四大运营公司,分别是城市投资运营公司、园区开发建设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和产业发展公司,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组产权架构。今年以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攻坚行动”,重点探索“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以攻坚的决心打通堵点,加大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力度,加快形成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科学合理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科学谋划、高位部署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攻坚

在全区改革攻坚的大棋局中,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必须牵好的“牛鼻子”。2020年,以《烟台高新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实施方案》为引领、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国企改革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08.92亿元,所有者权益30.86亿元;2020年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社会贡献总额7000万元,从改革试点梯次展开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到国企党建不断加强,国企改革呈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效逐现的良好态势,国企生机与活力逐渐显现。

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体制

创新提出《剥离运营职能目录》。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剥离管委部门承担的园区运营、金融服务、市政设施建设维护、公用设施运营维护等职能,交由国有企业承担。明确依托高新科创公司建设“区中园”,聚焦国家级孵化器主责主业,提升科技孵化率,打造创业服务红管家品牌;依托高新控股公司建立“管委会+基金”新模式,设立蓝色智谷直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引入社会资金,创新融资方式;依托高新城投公司、高新建设公司承担政府投资社会服务类工程、市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等,签订委托协议书。

打造区中园“管理机构+国企平台”运管模式。一是全力推进高新区核心区城市更新。抽调骨干人员成立工业设计小镇项目专班,管委授权城市投资运营公司--高新城投公司成立智谷小镇投资开发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负责工业设计小镇建设,推进小镇整体开发、沿湖景观、设计街坊等一揽子工程。二是集中开展金山湾区起步攻坚。成立金山区指挥部,管委授权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公司--高新建设公司作为金山湾区开发建设主体,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招商同步推进,通过补充项目注册资本金、增加优质资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深入推进与中信集团战略合作,加快实施总投资300亿元、一期总投资60亿元的PPP项目。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从2020年开始,对国有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进行系统优化,全面建立市场化竞争激励、选人用人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得以提高。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推动国有企业全员竞聘上岗机制,坚持按需设岗、精干高效的原则,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资产规模、企业类别和管控模式等因素,科学核定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合理确定中层领导职数,有效压缩一般用人需求,全区国有企业总人数从原来209人压缩至181人,压缩率达到13.4%,人员由管理部门更多向业务部门倾斜。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员工能进能出。优化岗位体系建设,做好定岗定编工作,优化劳动组织,调整用工结构,严格控制用工总量。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把好员工“入口关”,依法规范员工的劳动关系,通过签订、继续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方式,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畅通“出”的渠道,建立企业内部下岗、淘汰制度,形成优上劣下的用工竞争机制、流动机制。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