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年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2月2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郝鹏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郝鹏表示,今年提出了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两利四率”目标,主要是引导企业更加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提质增效、聚焦改革创新,确保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样一个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要全面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带动和牵引作用。
二是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确保取得更多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三是要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70%以上。
四是要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版,为“六稳”“六保”作出更大贡献。
五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六是切实防范好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七是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效能,积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八是服务支撑好国家重大战略,带头履行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将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并实施好“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专项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十三五”工作情况以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据统计,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去年底资产总额达到218.3万亿元,2020年的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12.7%、7.4%、10.7%。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交出了一份比较优异的成绩单,五年来在“量、质、效”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量”上有显著增长。
规模体量上,“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连续突破50万亿、60万亿关口,去年底是69.1万亿,接近70万亿,年均增速达到了7.7%。在效益增量上,中央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8.8%和9.3%。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高于同期宏观经济的增速。
第二,“质”上有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7.8%,营业收入利润率提升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2.2个百分点。“两升一降”的背后是中央企业运行质量的改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第三,发挥作用的效果更加凸显。
此外,我们将等这次全国两会通过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中央企业和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的有关增长指标。总的考虑,在量的增长的同时更好实现质的提高,关键是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应该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主要方向,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要体现方面有:
1. 提升创新能力;
2.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3. 构建双循环体系;
4.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5. 推动平衡充分发展。
具体来讲,“十四五”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五个新”:
一是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中央企业规模实力的持续增长。
二是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
三是布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推动中央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地位更加巩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布局力度
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健全
五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五个新”最终要落实到一个总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强、优、大”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更加突出主业、实业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加快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使中央企业真正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
指导企业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建立国企债券风险预测预警工作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个别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既有疫情冲击、市场波动的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盲目做大、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
对这个问题,持几个观点:
第一,通过风险出清实现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二,虽然近期国企债券违约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违约风险总体可控
第三,任何欺诈发行、虚假披露、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打击,投资者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护
第四,政府落实好监管责任,发债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投资机构切实提高风险资产的定价能力,才能够共同维护好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债务风险的防控,要把握好“三个结合”(“点面结合、长短结合、防禁结合”),突出一个“严”字。
对于地方国有企业,将落实金融委会议要求,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共同建立国有企业债券风险预测预警工作机制。
近期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督促地方国资委精准识别高风险企业,加强资产负债率分类管控和资金投向管理,做好债券发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妥善处置风险,切实维护好地方金融生态和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