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 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国资委党委紧紧围绕十个方面50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大统筹协调、政策创新、督促引导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推动改革落实落地。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取得新成效。
面向“十四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不断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升级。中国一汽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数字化创新等领域形成突破,以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中国中化在实施重组之后,整合科研资源、供应链、市场渠道,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链条相连,协同增值效用不断显现,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保利集团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上市公司混改、三项制度改革、兼并重组优布局等为抓手,经营业绩高速增长,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陕钢集团作为陕西唯一的大型钢铁企业,向深化改革要效益,使优质人才成为中坚力量,扭亏为盈成效显著,并依托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打造产业生态圈、产业集群,引领行业、产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面向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企改革的题中之意。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持续刊发报道,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关注国有企业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探索。小新为您分享全文——
改革创新赋能 “红旗”自强新生——中国一汽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从2017年销售不足5000辆,主要供给企事业单位,到2020年产销超过20万辆,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一汽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运营效率,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技术创新和民族品牌升级的良性循环。
“红旗”热销 三年销量增长超40倍
“壮士断腕” 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一汽员工们说,红旗的市场化转型离不开改革。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中国一汽重塑了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企业文化,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
中国一汽首先确定战略目标。2018年,一汽发布了《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等三个方面翻一番,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
围绕目标,一汽进行了“四能”改革,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2017年,中国一汽全集团竞聘,高级经理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下降3岁,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3.3%。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重组机构,形成更加专业、精细、扁平的构架和运行模式,集团总部直接负责红旗品牌运行。
改革激发了竞争意识,一汽员工更有干劲了。一些改革之后成为高级经理的员工说,通过多轮竞聘和引入外部优秀人才,打破了大家对国企“大锅饭”和“铁饭碗”的认识,让竞争上岗成为普遍共识,危机感也增强了。
2020年9月,以撬动更好业绩、推动高质量跃迁为出发点,一汽对所属单位实施了更加系统化的高级经理新三年任期改革,先定目标再上岗,鼓励挑战高目标。一周内完成高级经理审视匹配,干部平均年龄又降低1.4岁。红旗品牌的老家。但即便是长春市民,以前也都觉得“红旗”是“官车”,消费关注度不高。而今天在长春街头,从私家车、公务车到共享汽车,从大热门的SUV车型HS5,到高端豪华轿车H7、H9,随处可见“新红旗”车的身影。
2017年,红旗品牌汽车销量不足5000辆。自主品牌销量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产品和服务没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要改变这个状况,就要贴近老百姓的需求,设计、生产老百姓喜欢看、愿意开的车。首先,车型要丰富起来。
2017年9月,新红旗H7上市;2018年4月,新红旗H5上市。2019年,红旗首款纯电动SUV上市——红旗品牌在成立61年后,产品结构首次实现了从轿车到SUV的品类跨越以及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领域驱动模式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