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杂记】不唯实的国企改革可以休矣!——说故事、话改革系列
近日夜读,读到梁启超先生在苏州大学的演讲稿,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梁大师直指教育的本质是做人,而做人的三件大事是不惑、不忧、不惧。想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是常惑、常忧、常惧,不禁悲从中来!
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然。
前段时间,去某家企业,谈及某块业务必须退出,上级督办甚急,老师务必帮忙。
回来后,左思右想。一个经营了几十年的业务,始终在微利上徘徊。管理上不精、技术上不特,模式上不新,思路上不明,看不出有什么亮点,而这一切似乎又平常的很正常。子企业反复强调的优势是在某领域内有业务,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招投标的业绩……
现在,国有股权准备清零,企业内部有些波动。干部是委派的,是不是可以回去?如果干部回去,工人回去的通道能关闭吗?如果骨干回流严重,投资人为什么要买呢?如果投资人不买,股权转让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想来想去,如果就转让谈转让,可能无解。当前国企改革,无解的案例还少吗?如何可解,甚至找到较优解?
我认为关键是如何解决股权转让后企业的发展问题。能发展企业才能改革,能改革的企业才能彰显出价值,有价值的企业才可能实现转让。这一条线的逻辑起点是发展:怎么就能?如果才能?第一步是?成功后是?……
这是一个好的问题。
为此,顷洪荒之力,动燎原之情,做如下设计:
首先,分析政策、行业、标杆以及拟进入者,解剖企业、研究团队、了解员工、关注转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资源条件变化、运营条件优化、内在动力激发的背景下,做一份可以激励团队、稳定员工、指导改革、甄别投资者的规划纲要。
其次,变被动转让为主动改革,以落实规划纲要为核心,以我为主、统筹各方,编制一个股权多元、治理有序、激励充分、发展可期的引资方案并持续努力的实现之。
再次,按照政策的要求,依法依规的制订一个改革方案,解决资产、负债、人员以及产权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处理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资规范、有序、平稳的退出。
最后,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当然,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工作。
做完这些,夜深沉,不觉长舒一口气,心满意足的睡去。
一周后,客户回电,称思路很好,特别感谢,但上级特别关注职工安置,想请您只做职工安置方案……
我想到不想,自恨多情,不禁长叹一口气。
如此改革,怎么能让人不惑、不忧、不惧?
这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潘朝金先生,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