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从国企角度解读2022政府工作报告:国企结构调整将从三方面展开

浏览量:1817 发布时间:2022-03-11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围绕稳增长发力是今年国企改革的主调。 

报告提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内容有六大看点,这也将是做好今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重点。 

一是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二是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三是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四是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五是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六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经济稳增长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的鲜明特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没有通常的一套话,没有像往年那样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等。今年没有提出纲领式口号,而是结合2022年稳增长任务而选择改革手段,往实处往深处推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这一段论述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也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鲜明特色。2022年经济压力较大,央企、国企在“六保”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改革要围绕中心,紧贴实际,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背景下强调改革任务。目前1.5亿的市场主体,也就是1.5亿企业,企业改革要围绕稳增长发力,提出“完成”“加快”“加强”“促进”、“提升”的任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好尾

李锦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改革首要任务,包括混改、现代企业制度、垄断企业放开,没有像往年那样展开来说,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一句话就概括了。特别是混合所有制一词没有出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今年是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今年收好尾, 坚持改革稳中求进,坚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紧盯改革目标任务,全面对标对表,攻坚重点难点,逐项对账销号。从内容上看,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追求实效。方法上坚持系统集成,系统高效,确保在党的二十大前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全面胜利收官,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实际操作上,更需要提倡改革创新,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加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和激励引导,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更好激活企业发展的潜能,指导企业紧盯基础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增利创效的含金量,厚植经营发展的新优势。今年是三年行动收尾也是十年改革做结论之年,还要从十八大来、十九大来与三年行动来的三个层次上做好总结,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看,截至去年底,已经实现了全部改革目标任务的70%以上,今年完成剩余的目标任务应该没有问题。但相对来说,剩下来的都是较难的改革任务,完成的难度不会小,必须提前谋划,抓紧落实。”

“新一轮改革是‘国资国企改革同步进行’,但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更多的是着墨于国资改革层面。”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告诉记者,国企层面的改革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具体包括公司改制、董事会建设、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今年收官,可以说,国企层面的改革将暂告一段落,下一步主要就是改革的走深走实;但在国资改革层面,特别是加强国资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发挥国有经济战略引领作用等方面,今后还应加大力度。

国企结构调整将从三方面展开报告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结构,特别是产业布局,空间布局是一个重点,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李锦认为,在2022年,预计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点,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是主要抓手。预计今年在稳步推进钢铁等领域的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可能还要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这个势头从去年以来,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在粮食储备、港口码头这些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将会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的竞争核心竞争力。

第二点,要突出主责主业,继续推进瘦身健体。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大力推进“两非”剥离,通过资产置换、对外转让、无偿划转等多种方式,加快剥离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加快“两资”的清理,通过集中打包、内部重组、央企间的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和参股股权的清理退出。

第三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稳定的保障。包括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等。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另外,在石油粮食电力这些领域,在初级产品的供给方面措施会加强。

围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周丽莎认为,需要进一步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国企将带动民企组织产业链报告指出,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李锦指出,这里讲的两个作用,一个是支撑作用,一个是带动作用。

大企业,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国家产业链安全的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石,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国家队”。国有企业是我国新型举国创新体制的主力军,是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代表。国有企业要“强链”“补链”,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产业链中发挥“链主”的带动作用,和民营企业的以产业链为主进行了股权改革,组织新的链条、新的模式和新业态,也是2022年的一个重点。

报告中对民营企业给予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对民营资本讲得比较充分,强调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国企和民企,虽然没有讲混合所有制,但是产业链的聚合,围绕产业链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会继续向前推进,得到深化。发挥国有企业产业链龙头作用,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大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和龙头,要树立良好的产业生态观念,围绕主导产品核心业务产业关联环节做优做强,牵引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形成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困难更大些,一些地方对上市公司参股,结构成新的产业链,这种势头在继续发展。

对于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关表述,周丽莎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表明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 

监管要在稳增长中发挥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我们注意到,报告中还讲到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监管。对于监管,与平时的监管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意蕴是不同的,不是监管体制本身,侧重的是监管内容,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发挥监管功能与作用。

一方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要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在聚焦主责主业方面,仍然要抓住不放,剥离低效、无效资产,推进瘦身健体任务并不轻松。

一方面是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监管,对重大风险的防范。防范化解风险,继续加强中央企业债务、资金、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着力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能力,提前介入处置,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督促中央企业组织开展债务风险的专项排查,确保负债率总体稳定。

周丽莎提出,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需要构建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制度设计。企业应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保持合理债务水平。通过大力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获得细分市场竞争优势来提高自身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投资回报率,主动通过退出非主业、盈利能力弱的资产来实现“强身健体”。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