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在深化改革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1115 发布时间:2022-06-10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目前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2021年,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3.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5.4万亿元、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4%,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1年2月,自主安装硫铵智能制造电气设备,节约28168元;2021年11月,抢修脱硫电缆,节约15090元;全年合计,节约超100万元……一份表格,详细记录着2021年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工控网络段的降成本成效。“自己上手,修旧利废、维修设备,既‘抠’出了成本,也让工作更充实。”工控网络段段长邢岗说。

降低财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工作效率,2019年以来,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实施“四降两提”工程,逐级逐岗明确任务,全员参与、降本增效,累计降低各类成本90多亿元。

“有压力更靠动力。”在邢岗看来,降本增效能落到实处,背后是激励机制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大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排除设备隐患等降低了成本,会获得专项奖励,还有利于晋升职级、提高薪酬,干劲更足了。”

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包钢曾在2016年前后陷入巨额亏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包钢在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指导下,打出瘦身健体、降本增效、战略转型的改革“组合拳”,逐步扭亏为盈、走出困境。2021年,包钢完成营业收入1260.36亿元、实现利润103.6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44.75%、579.19%,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监管企业首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

“身处完全竞争行业,包钢要扭亏脱困,必须采取更大力度的改革、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认为,改革的要义就是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化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一方面,瘦身健体、处僵治困,做好资源配置的“减法”,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包钢通过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措施,先后处置8家“僵尸企业”,涉及资产14.9亿元。同时,科学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分类盘活闲置资产。2016年以来,通过市场化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处置闲置资产402项,资产增值3200多万元。立破并举,建设更加先进、环保的生产线,包钢稳步实现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优化激励、科学放权,在内生动力上做好“加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021年11月,包钢旗下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迎来喜讯:研究院以“稀土PVC热稳定剂”技术成果评估作价1275万元,合资成立北方稀土瑞泓公司,技术形成的股权70%奖励给科研人员。“股权激励之外,还有短期成果及时奖励、成果转化分红激励,再加上差异化薪酬机制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激励越发健全到位。”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李波说。

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包钢还放权各单位自行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特事特办、一事一议。2021年,包头稀土研究院在集团支持下成立了杭州分院,打造“人才飞地”。“建立分院,不仅能加强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也能有效破解引才难题。”李波告诉记者,这两年,分院吸引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加入,“去年12月,我们成功聘请稀土行业高端人才、浙江大学教授严密担任稀土研究院院长,实现了干部用人的专业化。”

能力决定位置、效率决定用工、贡献决定薪酬,近年来,包钢深入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让干部能上能下。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开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拿出53个正职岗位、178个副职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才引贤,与100家控股子企业经理层签订责任书,科学合理设置契约化指标。

让员工能进能出。健全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对不胜任者实行刚性退出,对违纪、违法者解除劳动合同。

让收入能增能减。薪酬分配全面突出市场化,不再简单“看身份”“看职级”,员工月收入波动达到10%以上,中层干部薪酬差距最高达到近8倍。2016年以来,在岗职工收入累计增长62%。

“通过改革,包钢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具备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条件和基础。下一步,我们还要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向着打造国内一流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进。”魏栓师表示。

广汽集团

完善治理机制  提升竞争实力

最近,广汽埃安改革举措频出:794名重要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层人员被纳入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占比约20%;同步引入诚通集团、南网动能等战略投资者,融资25.66亿元,为今年三季度前完成A轮融资及股份制改制奠定基础。

“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股权架构和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广大员工积极性,是广汽埃安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作为国内首家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广汽集团在公司治理新机制上持续发力,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展开积极探索。

——建强建优董事会,锻造公司治理决策主体。

如何推动董事会来源多元、结构合理、有效制衡、高效运作,是广汽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大课题。

为打造卓越董事会,广汽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董事选聘制度;拓宽引才渠道,建立董事人才库;坚持优中选优,严格筛选董事人选。目前集团11人董事团队中,有3名外部董事为小股东提名的汽车行业、金融领域高管,4名独立董事为境内外法律、财务会计、战略管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同时,集团还建立了160人的外部董事队伍,推动108家纳入应建范围的各级子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100%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

为强化董事履职保障,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广汽集团健全相关制度,建立董事意见跟踪反馈机制,制定董事会经费管理办法,为董事履职提供有力保障。落实董事会重大决策权,发挥董事会下设的战略、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4个专门委员会作用,确保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牵引治理机制转换。

如何通过在集团层面实施职业经理人试点,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广汽集团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另一大课题。

2018年7月,广汽集团成为广州市首家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市属国企,并以内部转聘、公开招聘等方式先后完成了3批共8名职业经理人的选聘。今年4月2日,集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名副总经理,实现了集团职业经理人改革的新突破。

通过职业经理人改革,广汽集团明确了经营计划内5亿元以下的重大项目投资额由经营层决定等27项总经理行使职权、7项经营层副职行使职权,赋予经营层更加灵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自主经营权。

广汽集团还在经营层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和分配制度,制定了“薪酬与业绩双对标、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职业经理人“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刚性兑付原则、“增量业绩、增量薪酬”的市场化薪酬分配原则和差异化岗位薪酬原则。同时,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2020年,对职业经理人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合计350万股。

近年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领广汽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汽集团实现营收4298亿元,利润总额262亿元,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76位。今年1—4月,两大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累计销量分别为11.1万辆和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2.6%。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