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需要重点关注的八大要点
01
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
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层级和功能,提高党组织前置清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特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探索职业经理人试点
探索优秀国有企业家跨区域、跨层级、跨所有制交流机制
02
优化布局——加快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好支撑功能使命
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快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价值创造的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和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加强主责主业动态管理,聚焦主业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分类转型,稳步化解债务风险
03
科技自强——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实现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
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焦突出矛盾靶向攻关,加大精准支持指导力度
注重“投入产出两手抓”,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能
进一步强化创新激励,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
更好发挥“科改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04
价值创造——形成中央企业勇当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力军、各类国有企业对标一流创优争先的良好格局
突出效益效率,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
突出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
突出服务大局,积极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巩固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
05
治理体系——提升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机制类改革任务更广更深覆盖
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
优化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建立跨行业、跨区域外部董事人才库,下大力气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
更好推动集团公司授权与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有机衔接
在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规范运作基础上,集团公司对子企业向治理型管控转变
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
06
分配机制——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
持续推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走实走深,以“牛鼻子”之力牵引企业活力效率持续提升
以更高标准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强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和刚性考核兑现
更大力度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分类明确并优化员工市场化退出的标准和渠道,探索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相关子企业实行更加灵活、具有竞争优势的工资总额决定和增长机制
更大力度推进中长期激励(超额利润分享、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项目跟投、虚拟股权等)
07
完善监管——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围绕出资人、国资监管和党的建设三项工作职责,完善国资监管机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授权事项
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
更加科学精准地实施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健全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加强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对下级政府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
08
守住底线——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扩大优质煤炭产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粮源掌控能力
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等网络的布局
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
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投资管控,加强境外项目经营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衍生或外溢
内容来源 | 国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