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央企国企 “十五五” 规划新兴产业布局深度解析
在 “十五五” 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是央企国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代表着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更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新能源领域:构建绿色能源新体系
在新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将聚焦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着力构建多能互补、高效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众多央企国企已凭借自身技术与资源优势,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标杆意义的项目,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树立典范。
在光伏产业方面,央企国企加大对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钙钛 - 晶硅叠层电池等新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例如,国家电投集团在青海塔拉滩建设的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园,占地面积达 609 平方公里,装机容量超过 10GW。该园区通过采用高效光伏组件和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度电成本,其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当地火电成本,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园区还配套建设了储能系统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能源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
在风电领域,加快海上风电的开发,研发更大单机容量、更高可靠性的海上风电机组,突破漂浮式风电技术瓶颈,拓展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中国三峡集团在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项目中,安装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三峡引领号”。该机组单机容量为 5MW,采用了先进的漂浮式基础设计,能够适应深远海复杂的海洋环境。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可行性,也为我国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三峡集团还积极推进陆上风电向中东南部低风速地区拓展,在湖南、江西等地建设了多个低风速风电项目,完善风电配套基础设施,如智能电网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氢能产业则成为央企国企布局的新热点。从上游的绿氢制取来看,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建设大型绿氢生产基地,降低制氢成本。中石化在新疆库车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总投资近 30 亿元,年产绿氢可达 2 万吨。项目将光伏电力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绿氢的大规模生产。在中游,突破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构建高效的氢能储运网络。国投集团联合相关企业,在内蒙古建设了一条长距离高压气态输氢管道,有效解决了氢能运输难题。下游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如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建设加氢站网络,助力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北京冬奥会期间,由北汽集团等央企参与提供的 1000 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使用,配套建设的 30 座加氢站保障了赛事期间的氢能供应,展示了我国在氢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成果。
新材料领域: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
新材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央企国企将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重点方向发力。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方面,突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制备技术,提高纤维的强度、模量等性能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将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提升我国高端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对于先进半导体材料,聚焦光刻胶、电子特气、大尺寸硅片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材料制备工艺难题,实现进口替代,保障我国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安全。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加强稀土资源的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研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提升稀土材料的附加值,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生物医药领域:创新驱动健康产业升级
生物医药领域,央企国企将以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同时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产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加大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展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多类型药物的研发。通过建立药物研发创新平台,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高端医疗器械方面,重点突破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高值医用耗材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 CT、磁共振成像设备,提升设备的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在生物制品领域,加强疫苗研发与生产能力建设,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快速研发和生产有效的疫苗产品,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打造国之重器
高端装备制造是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集中体现,央企国企将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持续发力。航空航天装备方面,加快国产大飞机的产业化进程,完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提升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保障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研发深海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等高端装备,提升我国在深海资源开发领域的能力。
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攻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精密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提高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对高精度加工设备的需求,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央企国企将加强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5G 技术方面,持续推进 5G 网络的深度覆盖和优化升级,开展 5G - Advanced 技术的研发与试验,探索 5G 在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领域,加大对基础算法、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方面,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提升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构建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服务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数据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