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管理前沿】“两新”政策持续释放扩内需效能

浏览量:34 发布时间:2025-09-28

今年,扩大内需是我国政策发力重点。当前,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下达,接力发挥政策效能,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带动相关商品销售较快增长。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在2024年实施新一轮“两新”政策和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以来,有效激发了国内消费潜力和投资动能,有力推动了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带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扩大内需功效显著。政策实施以来,全国汽车、家电等重点品类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家电、通信器材、家具商品等销售额多次实现20%以上的月度同比增幅;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多个月超过50%。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撬动相关产品消费超2万亿元。设备更新拉动相关领域投资强劲增长。2025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约8400个,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政策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加速发展。金融机构为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年底,银行与企业已签订贷款合同金额超过8000亿元。“两新”领域已发布重要国家标准168项,通过提升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打通经济循环利用的堵点卡点。为打通资源利用的堵点,国家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反向开票”制度降低回收企业税负,并加快构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两新”行动以来,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1.4万余个,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同比增长显著,废旧家电规范回收处理量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以扎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实

为放大“两新”政策在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放大资金撬动效应,及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方面的乘数效应,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项举措,支持“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在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方面系统布局。相关部委制定了设备更新重点领域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细则,建立起“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设备更新项目筛选机制。财政系统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对设备更新贷款、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对重点领域清单内设备更新项目遇到的融资问题,“一企一策”进行解决,有效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

在机制创新与实施路径方面取得重点突破。针对企业在抵扣减税方面的难题,推出“反向开票”制度,破解资源回收企业进项抵扣难题。“两新”相关重点标准的完善提升行动加快推进,2024年和2025年计划完成294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以标准提升牵引产品升级绿色转型。地方政府层面,各地强化政策协同,加强市区县、政银企联动,开展以旧换新大客户对接;增加资金支持,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消费补贴政策,设立工业升级专项资金;优化补贴申领流程,创新资金兑付方式,减轻企业垫资压力。

在保障政策实施与风险防控方面综合施策。国家相关部委建立了“两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调度督促;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全链条资金管理规定;优化了补贴申请审核流程,完善相关信息平台功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资金监管,明确资金使用“负面清单”,通过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等方式,防止资金挤占、挪用,确保资金安全。

不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在以“两新”为代表的一系列扩内需和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民经济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增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立足自身,不断提升政策效能,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支撑,提高商品要素流通效率。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体系,优化完善物流体系,着力降低大宗耐用消费品和二手商品设备的物流成本。要引导生产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强化行业自律,避免低价无序竞争。针对设备更新改造技术要求高、成本回收慢等问题,要通过政策组合发力,破除要素资源流通阻碍,释放企业的设备更新潜在需求。

以数智赋能为抓手,减流程通数据促监管。加大全国性信息平台的建设,联通跨部门数据,减少审核环节,加快补贴到位。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数据比对等手段驱动汽车以旧换新、二手电子设备流通、设备更新贷款等操作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防范骗补套补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追溯机制。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落脚点,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通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交易、再利用全过程,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技术水平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其产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引导生产、销售、回收企业积极参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协同构建一站式回收服务体系,以优质服务畅通资源循环,释放消费与更新潜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甜,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