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管理前沿】电力装备业发展瞄准以质取胜

浏览量:17 发布时间:2025-10-15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力争2025年至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专家表示,电力装备是能源供应和转换的核心基础,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绿色转型意识增强,电力装备行业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稳增长条件良好。《方案》提出的系列目标,既考虑了行业现实基础,又兼顾了未来发展潜力,有助于引导企业合理规划生产和投资,确保电力装备行业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稳定增长,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坚实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各项数据正常,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咱们的电压稳了。”在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一处保电值守点,国网阜阳供电公司旧县镇供电所副所长赵修宇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负荷曲线。与往年不同,今年1台60千瓦时的移动式储能装置成了他和同事们最得力的智能“战友”,保障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以往每逢节假日,居民用电高峰叠加农业生产,末端低电压问题尤为突出。得益于这台储能设备的精准调节能力,我们的保电模式从‘被动抢修’转向了‘主动防御’。”赵修宇说,先进电力装备不仅保障了电压质量,也极大减轻了变压器供电压力。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优质高效的电力装备已经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推进,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自主创新;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高温气冷堆四代核电实现商用;光伏N型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吊装。电力装备已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领域,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虽然我国电力装备科技创新水平已大幅提升,但研究分散化、同质化、碎片化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表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加高质量供给。积极开展电力装备产业链共链行动,发挥重点集群带动及链主引领作用,以需求牵引联合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强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提升电力装备产业链安全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精准发力系统统筹

为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与第一轮电力装备稳增长工作相比,此轮《方案》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和系统统筹,将“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核心考量。

在部分领域国内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方案》提出了新的增长点。在需求侧明确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专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

在于崇德看来,要围绕国家能源转型重大需求和重点方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柔性直流输电、低频交流输电、数字孪生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新型发电技术、长时储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协同方面,《方案》提出,通过一批水、火、风、光、核及特高压等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好双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

《方案》还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相结合,更加突出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量的合理增长。明确不断完善电力装备领域标准体系,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

“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电力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科技创新全面赋能,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于崇德说。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结合目前电力装备行业面临的问题,《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

在供给侧,注重提升供给能力。一方面,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改造升级,通过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

数字技术进步和应用,正为电力设备市场打开新空间。智能巡检机器人沿既定路线精准穿梭,运维人员通过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对新东直流、金中直流2条通道实现“云端管控”……在南网超高压公司大理局换流站,一批科技装备正以智慧之力全天候守护“西电东送”大动脉。“大理局担负着将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广西中部输送的使命,科技装备是保障‘西电东送’通道安全、高效、绿色运行的底气。”南网超高压公司大理局生产技术部负责人高雨杰表示。

在需求侧,《方案》明确,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进水电工程及沿海核电建设等。引导企业有序布局,拓展新兴市场,拓宽电力装备海外市场渠道。

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方案》提出,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通过标准提升带动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重点集群带动及链主引领作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果岩表示,电力装备行业积极拥抱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继续引领全球,支撑我国在世界能源装备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