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嘉伦原创】战略演进视角下 “十五五” 铁路规划:交通强国路径深化与展望

浏览量:20 发布时间:2025-05-15

十五五铁路规划

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始终占据着骨干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便利民众出行的关键力量。从 “一五” 计划时期开始,铁路建设就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四五” 铁路发展规划即将收官,在这一时期,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稳步增长,截至 2024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6.3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 5 万公里,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被纳入铁路网络版图。“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 “十五五” 铁路规划,其将在过往成就基础上,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层次谋划铁路事业新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政策背景:战略引领,时代驱动

国家顶层战略布局的指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被赋予了新使命。铁路作为交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十五五” 规划紧密围绕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展开。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铁路网络的优化升级有助于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通过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铁路联系,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例如,在 “双循环” 战略下,规划建设更多连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内陆资源富集地区的铁路线路,将东部先进的技术、资金与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劳动力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求驱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铁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为实现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十五五” 期间将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规划新增里程超 500 公里,构建以北京为核心,连通天津、河北主要城市的 “1 小时交通圈”,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转移、公共服务共享。对于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等战略,铁路建设更是关键。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多条连接边疆与内地的铁路新线,如川藏铁路后续路段的持续推进,不仅能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还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助力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在东北地区,通过优化铁路网布局,提升铁路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投资,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振兴。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

交通强国建设是我国交通领域的长期奋斗目标,铁路作为其中的主力军,承担着引领发展的重任。2021 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铁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十五五” 铁路规划以此为指导,致力于在铁路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如加大对高速轮轨技术、智能铁路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我国铁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现代化铁路网络,提高铁路网的覆盖率和通达深度,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铁路支撑,助力我国从铁路大国向铁路强国迈进。

一、“十四五” 铁路建设成就回顾

“十四五” 期间,我国铁路建设硕果累累。铁路运营里程迈向新高度,截至 2024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6.3 万公里,较 “十三五” 末增长约 8.6%,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 5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加速推进,郑渝高铁、银兰高铁等多条关键线路建成通车,极大提升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将部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超 50%。在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填补了诸多铁路空白区域,如成昆铁路峨冕段、格库铁路等新建项目相继投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转移等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铁路货运能力也不断提升,2023 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达 46.68 亿吨,集装箱等专业化货运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专用线向长江干线重要港口、沿海港口重要港区延伸,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比重提升至 15.7%,显著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十五五” 铁路规划面临的新需求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铁路运输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我国高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超 10%,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对运输时效性和安全性极为敏感,要求铁路运输在关键零部件运输中,时效误差不超过 2 小时。为满足这些产业的物流需求,铁路需优化货运组织,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使铁路加强与旅游资源的对接,开发旅游专列、特色线路等产品,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带动旅游经济发展。预计到 “十五五” 末,我国旅游出行人数将突破 60 亿人次,铁路旅游客运量有望占比提升至 35% 。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任务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重大战略之一,“十五五” 期间,铁路在促进区域协调方面将承担更重任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铁路要进一步加密区域内铁路网络,实现城市间的快速通勤。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十四五” 期间区域内铁路网密度达 427 公里 / 万平方公里,“十五五” 规划拟将该密度提升至 500 公里 / 万平方公里 ,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铁路建设仍需持续发力,通过建设新线、提升既有线路等级等方式,提高这些地区的铁路网络密度,加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如西藏地区,“十五五” 期间规划新增铁路里程约 800 公里,助力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交通强国建设的新使命

交通强国建设是我国交通领域的长期奋斗目标,铁路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在 “十五五” 期间要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在铁路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掌握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铁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高速轮轨技术、智能运维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十五五” 期间预计在相关领域投入研发资金超 500 亿元。另一方面,要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现代化铁路网络,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铁路支撑。

三、“十五五” 铁路规划重点方向展望

(一)网络布局优化升级

完善高速铁路网:继续推进 “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主通道剩余路段建设,确保主通道全面贯通,提升主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区域连接线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的高铁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高铁网络。预计 “十五五” 期间,我国将新增高速铁路里程约 1.5 万公里,到 2030 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有望达到 6.5 万公里 。在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如宁宣高铁等多条城市间的高铁联络线,进一步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在中西部地区,加密城市群内的高铁线路,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计划新增高铁里程约 1000 公里,进一步提升圈内城市间的交通便捷性。

拓展普速铁路网:统筹推进中西部地区普速铁路建设,加强边疆地区铁路网布局,提高铁路通达深度。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资源开发性铁路,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五五” 期间,预计在中西部地区新建普速铁路里程约 8000 公里,如在新疆等地规划建设新的普速铁路,服务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对既有普速铁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线路质量和运输效率,优化普速铁路的客货运组织,更好地服务沿线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

加强铁路枢纽建设:铁路枢纽是铁路网络的关键节点,“十五五” 期间将加大对铁路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铁路与公路、航空、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旅客换乘效率和货物集疏运能力。例如,在郑州等重要城市,计划建设集高铁、普铁、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枢纽年旅客发送能力将提升至 1.2 亿人次 ,实现旅客 “零换乘”、货物 “无缝对接”。优化枢纽内部布局,合理规划站场、线路、换乘设施等,提高枢纽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高速轮轨技术突破:持续加大对高速轮轨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更高速度轮轨技术研发。探索时速 400 公里及以上的轮轨技术可行性,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安全性和稳定性。“十五五” 期间,计划投入约 200 亿元用于高速轮轨技术研发,研发新型轨道结构、高速列车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为未来高速列车的升级换代奠定基础。

智能铁路全面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铁路将成为 “十五五” 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铁路运输的智能化管理。预计到 “十五五” 末,铁路关键设施设备智能化监测覆盖率将达到 90% 以上,通过智能列车控制系统,将列车运行正点率提升至 99% 以上;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实现客货运输的智能化调度,预计可使铁路运输效率提升 20% 。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十五五” 期间铁路将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在能源利用方面,计划将电气化铁路比重从 “十四五” 末的 75% 提升至 85% ,优化牵引供电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为铁路供电的可行性,如建设太阳能、风能供电设施,预计 “十五五” 期间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将达到 5%。在节能减排方面,研发新型低阻力列车外形、轻量化材料,降低列车运行能耗;加强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服务品质全面提升

客运服务提质升级:以旅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在购票环节,优化 12306 系统功能,预计 “十五五” 期间将实现智能选座成功率提升至 95%,灵活退票响应时间缩短至 3 分钟内 。在候车环节,改善车站候车环境,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设施,如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预计到 2030 年,全国铁路车站母婴室覆盖率将达到 100% 。在乘车环节,提高列车服务质量,加强列车乘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列车餐饮供应,提供更多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餐食选择,计划将列车餐食种类增加至 50 种以上。

货运服务创新发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创新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开展 “一单制” 联运服务,实现货物运输全程 “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预计可使货运手续办理时间缩短 60% 。拓展铁路货运增值服务,如提供货物仓储、加工、配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发展高铁快运、电商班列等新兴业务,预计 “十五五” 期间铁路电商货运量年均增速将超 25%,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货运需求。

四、实施保障措施探讨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铁路建设与发展。在项目审批方面,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铁路项目落地实施。在资金支持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五五” 期间预计中央财政对铁路建设投入将超过 1.2 万亿元,设立铁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通过 PPP 等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铁路领域,预计 “十五五” 期间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规模将达到 8000 亿元,拓宽铁路建设融资渠道。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

铁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撑。“十五五” 期间,加强铁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优化高校铁路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新增铁路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5 万人 ,培养一批既懂铁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铁路人才投身我国铁路建设与发展,为铁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合作与交流,在 “十五五” 期间,继续推动 “一带一路” 铁路建设项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铁路互联互通。计划在 “一带一路” 沿线新增铁路合作项目 30 个,总投资超 200 亿美元 。参与国际铁路标准制定,提升我国铁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开展国际铁路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铁路技术水平提升。

展望 “十五五” 铁路规划,其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布局优化、技术创新突破、服务品质提升以及完善的实施保障措施,我国铁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为交通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续写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篇章。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