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原创】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企如何在市场化竞争中制定并执行有竞争力的战略
面对市场化竞争,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如商业零售、一般制造业等)的国有企业要制定并执行有竞争力的战略,核心在于突破传统体制束缚,深度融入市场规则,同时发挥国企独特优势。以下是关键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破除体制障碍,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前提)
市场化治理机制:
落实董事会职权:确保董事会在战略决策、经理层选聘、考核分配上的实权,减少行政干预。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面向市场选聘懂行业、善经营的高管,签订业绩合同,实施强激励硬约束。
灵活用工与薪酬: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建立与市场接轨、与绩效强挂钩的薪酬体系,吸引并保留核心人才。
强化资本纽带,淡化行政级别:
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机构聚焦资本回报与风险控制,减少对企业具体经营的干预。
管理层考核聚焦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客户满意度、创新能力等市场指标。
建立容错机制:
明确市场创新中的合理容错边界,鼓励大胆尝试和快速迭代。
二、制定差异化、聚焦的市场竞争战略(核心)
精准定位与目标聚焦:
避免“大而全”:深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如供应链基础、特定技术积累、区域品牌认知)和市场需求,选择能建立优势的细分市场(客户群、产品线、区域)。
明确价值主张:是“成本领先”(如规模制造效率)、“差异化”(如品质、技术、服务、品牌文化)还是“利基聚焦”?国企常可结合“差异化+成本优化”。
发挥国企独特优势(扬长):
长期信誉与品牌公信力:在质量、安全、履约可靠性上建立消费者信任(尤其在食品、耐用消费品领域)。
资源与网络基础:利用已有的土地、厂房、渠道网络、政企关系等存量资源,降低初始成本或快速铺开。
承担社会责任背书: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国企的合规性与社会责任形象可转化为品牌溢价。
获取政策与资源支持:合法合规地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研发补贴、转型升级基金等资源。
拥抱数字化与技术创新(补短):
数字化转型:利用IoT、大数据、AI优化供应链(预测、库存)、精准营销(用户画像)、智能制造(柔性生产、质量控制)。
开放式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民企甚至竞争对手合作研发,弥补自身敏捷性和创新文化的不足。可设立创新基金或孵化器。
关注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在关键材料、工艺、设备上寻求突破,构建技术壁垒。
优化成本结构与效率:
供应链整合与精益管理:利用规模优势谈判,实施精益生产/服务,降低采购、生产、物流成本。
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聚焦主业,通过出售、外包等方式处理低效资产,轻装上阵。
三、打造高效、敏捷的执行体系(关键)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重构:
组织扁平化、授权一线:减少决策层级,让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一线团队拥有更多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如海尔“人单合一”模式)。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墙,围绕核心业务流程(如产品开发、订单交付)组建敏捷团队。
数据驱动的运营与决策:
建立统一数据平台:整合销售、生产、供应链、财务等数据,实现信息透明共享。
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利用BI工具动态监测市场变化(竞品动态、客户反馈、渠道表现),快速调整策略(定价、促销、排产)。
基于数据的考核:将市场结果(转化率、复购率、满意度)纳入各级考核。
市场化激励机制落地:
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骨干员工持股:使核心团队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深度绑定。
强绩效导向:严格区分业绩优劣,拉开收入差距,末位淘汰(需依法合规)。
建立敏捷文化:
容忍试错,鼓励创新:高层以身作则,奖励有价值的失败。
快速迭代:产品开发、营销活动采用小步快跑、MVP(最小可行产品)模式,根据反馈快速优化。
开放学习:对标行业标杆(包括优秀民企和外企),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四、善用资本工具,优化资源配置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高匹配度、高协同性、高认同感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产业投资者),带来市场基因、核心技术、管理经验或关键渠道。
探索员工持股,激发内生动力。
资本运作助力战略:
并购整合:收购拥有技术、品牌或渠道优势的标的,快速补强短板。
剥离重组:出售非主业、低效资产,回笼资金聚焦核心。
分拆上市:对于有独立发展潜力的业务单元,可考虑分拆上市,获得独立融资平台和估值提升。
五、案例参考(成功要素提炼)
上汽集团(制造业):深度合资合作积累技术与管理,同时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荣威、MG),拥抱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供应链布局完善。
华润万家/武商联(商业零售):通过并购整合快速扩大规模,利用集团资源优势,尝试数字化(线上商城、会员体系),优化区域布局,提升自有品牌比例。
东航物流(混改典范):引入战略投资者(联想、普洛斯、德邦)和员工持股,实现股权多元化,治理市场化,业绩和效率显著提升后成功上市。
总结:竞争力的本质是市场化机制
处于完全竞争行业的国企要突围,核心不在所有制,而在经营机制。必须:
真改革:在治理、用人、激励上动真格,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
扬优势:将国企的信用、资源、合规性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补短板:通过数字化、开放合作、学习民企补齐效率、创新、敏捷性的短板。
强执行:构建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反应敏捷的执行体系。
最终目标:让国企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依靠自身的产品、服务、效率和创新赢得客户,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竞争力源于对市场规律的敬畏和对客户价值的坚守,而非特殊身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