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原创】破局与重构——国企数字化转型中的经营管理新逻辑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企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围绕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经营效率、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平衡党建引领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等核心主题,结合实际案例和政策文件,为国企管理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建议。
一、转型、风控与党建市场化融合
(一)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经营效率
在数字化时代,国企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途径。对于管理者而言,以下关键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数据驱动决策能实现精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客户需求、生产状况等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例如,在市场营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和客户满意度;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业务流程优化可降低运营成本。数字化转型能够打破传统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比如,在采购流程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在财务流程中,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和自动化核算,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借助数字化技术,国企可以对各类资源进行精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设备的精准维护和调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评估,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国企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后的新要求,“国企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 这一主题是非常合适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后,国企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国企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从监管要求来看,国家对国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要求国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合规经营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企必须重视风险前置,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平衡党建引领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
党建引领是国企的独特优势,市场化经营是国企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党建引领为市场化经营提供政治保障。坚持党建引领,能够保证国企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确保国企在市场化经营中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党建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市场化经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案例一: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在能源物资保供工作中,党委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物资保供作为党建引领的核心工作。党委统筹协调各区域项目部党支部,以保供岗位的党员和青年骨干为核心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党员带头讲述 “追求卓越的物资人” 故事,营造积极奋进的工作氛围。在贵州罗甸逢亭光伏项目、重庆武隆风电项目、西藏八宿风电项目等地,保供人员面临暴雨、地震、高温、高原缺氧等极端困难条件,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圆满完成物资设备保障供应工作,收到多家单位感谢信,为后续实施 “双线合一” 模式积累数据、奠定基础。这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下,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案例二:市场化经营为党建引领提供实践平台。市场化经营是国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国企可以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等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员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市场营销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员工积极开拓市场。中水物资成都公司在拓展市场方面,党委坚持市场化道路,以区域内采购代理业务积累的客户资源为依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锋在前,积极开拓市场外项目,挖掘市场潜力。秉持党建带团建理念,党员携手青年业务骨干组建全流程采购代理服务团队,整合企业人力资源,依托专业化培训资源,提升团队业务能力。支部书记带队主动拜访业主单位,及时沟通解决项目执行问题,动态掌握新项目信息,去年实现纯系统外利润近 200 万元,切实做到党建引领助力市场化经营创效益。
案例三: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为核心推进改革,也很好地平衡了党建引领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在人员管理上,对权属企业高管科学分类统筹,针对董事长(董事)和经理层成员等不同岗位类别制定差异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内容,提档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确保集团战略高效推进,这体现了党建引领下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控。在集权与放权方面,精准把控平衡。集团对战略规划、重大投资等重大事项集权管理,保障权属企业发展方向与集团战略一致;同时,在日常经营、市场拓展等方面赋予权属企业充分自主经营权,使其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构建科学业绩考核体系,通过量化考核指标与过程动态监督,稳固集权放权平衡。在选人用人上,选取厦门片仔癀宏仁医药有限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签订明确履职目标责任书,将考核结果与薪酬、职务挂钩。2023-2024 年,该公司中药板块销售业绩显著增长,净利润大幅提升。通过这些举措,既发挥党建对企业方向的把控作用,又激发市场化经营活力。
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五维融合” 党建矩阵,更是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市场化经营全过程。在公司治理上,落实党建进章程,明确党组织法定地位,建立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决策沟通及前置研究机制,将党建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同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并与薪酬激励挂钩,强化党的领导。在战略转型方面,党委聚焦 “战略问题”,推动业务架构重塑,业务重心转向市场化业务,如设立富浙战配基金、定增基金等,同时设立党支部赋能被投企业,成立行研党员骨干专班助力改革。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结合,实施人才建设 “四大工程”“三项行动”,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新型考核分配体系与项目跟投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创建家园文化,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完善制度体系,排查廉洁风险。通过五个维度融合,将党建引领贯穿企业市场化经营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战略对接、降本增效、人才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一)国企战略规划如何对接国家产业政策
在分析典型案例方面,新能源行业的某国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国企密切关注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将企业战略规划与国家政策紧密对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该国企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贡献。通过对接国家产业政策,该国企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政策文件引用方面,可以引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布的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文件为国企战略规划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二)降本增效的管理维度及实操方法
供应链管理维度: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运作,减少供应链中的库存积压和浪费。例如,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由供应商负责管理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
精益生产维度: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如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度加工、缺陷产品等。通过实施 5S 管理、全面生产维护(TPM)等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同时,优化生产流程,采用柔性生产方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组织架构优化维度: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决策速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此外,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国企人才梯队建设
结合 “市场化选聘”“中长期激励” 等改革措施,国企人才梯队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可行建议:
拓宽市场化选聘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打破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例如,通过猎头公司、网络招聘平台等渠道招聘高端人才。
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中长期激励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岗位特点,制定合理的激励方案。
在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要规避一些常见误区。不能只注重选聘而忽视培养,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措施不能不合理,要避免激励过度或激励不足的情况,确保激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国企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阻力与突破
从管理者的决策视角来看,国企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阻力与突破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资源投入优先级方面,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确定数字化项目的优先级。对于那些对企业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的数字化项目,要优先投入资源;对于一些辅助性的数字化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同时,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部门协同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成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工作小组,由各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数字化转型工作。此外,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数字化转型培训,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协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