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管理前沿】“新质生产力”一词持续火热“出圈”!从绿色赋能视角解读国资央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浏览量:109 发布时间:2024-03-2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期,“新质生产力”一词持续火热“出圈”。当前,国资央企如何更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国资央企在着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时,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依然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国资央企着力打造智能绿色低碳项目

在蔚蓝南海、阳江青洲三海域,一排排带有中国华电标识的风机傲然挺立,巨大的风叶随风而动,转化为绿色电能,送到千家万户。据介绍,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为社会节约标准煤4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万吨、烟尘48.52吨。

中国华电广东区域相关负责人介绍,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是华电广东区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作”。项目建设期间,国内首创“海上风电集成技术”“高承载远海超大风电基础装备高效可控建造关键技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项目投产后,为华电广东区域后续海上风电建设和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迈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围绕“建设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化示范矿井”为目标,着力推动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实现防灭火、矿压、风险预控三大系统集中管控融合,最终达到全矿井一线、固定岗位、安控和应急救援无人化作业。

业内人士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领域“十四五”重大工程台账系统纳入项目1.2万个,完成投资6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过半,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华电董事长江毅介绍,去年中国华电新能源装机同比增长127.7%,发电总装机达到2.14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1.4%。今年将加快推动电力工控、燃气轮机、氢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优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新的增长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说,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是“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上发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上发力,重塑形成包括“煤火风光水、化油气氢核等能源谱系+物流贸易金融支撑+产学研融通”的综合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扎实推进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日前还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按照部署,国企央企要力争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试点和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更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让传统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

如何进一步与绿同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为2.18万亿元、0.73万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分别达35.2%、17.1%。

“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增加3.23个百分点。从目标来看,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指出,今后中央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多家央企表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将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业内人士指出,在更多地强调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基本盘、老家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从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看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油气进口依存度高,煤炭占比大,2022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7.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近五年来,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35%-50%区间内波动。因此需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能源使用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让传统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强化优质达标项目要素保障;另一方面,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建议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周丽莎说。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欢迎咨询 010-6592273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顾问   培训顾问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