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管理前沿】人民日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能够将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管理前沿】央国企“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和方向分析

深化改革方面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事项清单;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对科技型企业、承担新兴产业发展任务的业务单元,探索差异化管控。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 “一业一策、一企一策” 考核,强化出资人政策支持,推动各类激励措施动态优化。

【管理前沿】“十四五” 收官之年,看目标任务完成进度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的 “收官之年”。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管理前沿】提升含“新”量,我国将这样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

布局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新赛道培育行动,实施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工业和信息化部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并提出下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举措。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会上发布的一组数据印证国家高新区的含“新”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50%左右;集聚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聚集全国约60%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依托国家级高新区,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培育壮大。

【管理前沿】多措并举筑牢“三新”经济发展基石

从根本上讲,“三新”经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其呈现出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创新驱动为主导,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等具有战略意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要充分认识促进新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紧迫性,扫除制约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优势支持“三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前沿】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包括“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经验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指引,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既需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管理前沿】部署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

在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提出,国资央企要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紧盯前沿发展态势,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多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全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管理前沿】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作为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十五五”承担着承上启下、突破创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核心议题、战略举措和优化路径三方面,解析“十五五”规划的科学编制逻辑。

【管理前沿】《学习时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 加快推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国资央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战略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防范风险,持续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管理前沿】编制“十五五”规划的依据有哪些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十五五” 规划的编制也必然要以此为根本遵循,确保规划的方向和原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必须贯穿 “十五五” 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