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管理前沿】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力实施显效,生产、需求继续好转,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总体经济向新向好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8.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4.3亿元,增长5.4%。

【管理前沿】如何平衡股权激励中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关系

将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等多种激励工具相结合。股权期权是给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侧重于长期激励,能促使激励对象关注公司长期价值增长;限制性股票则是激励对象按照特定条件获得的公司股票,在一定时期内受到限制,不得随意转让,既有长期激励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激励对象的短期行为;业绩股票是根据公司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可根据不同的业绩考核周期灵活设置,兼顾短期和长期激励。

【管理前沿】建筑行业 “十五五” 规划展望:从 “十四五” 经验到国企央企战略转型路径

“十五五” 期间,建筑行业将迎来 “绿色化、数字化、全球化” 的深度变革。国企央企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转型为底色,以全球化布局为支撑,在新发展格局中重塑竞争力。通过技术攻坚、市场重构、组织变革三重驱动,实现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创造” 的战略转型,为中国建造迈向世界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管理前沿】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创新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前沿】“十五五” 规划可能聚焦的重点领域

“十五五” 时期是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五年1。以下是一些可能聚焦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民生、人口与社会民生、区域协调发展

【管理前沿】如何在“十五五” 规划期间制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案

组建专业的政策研究团队,成员涵盖企业战略规划资深专家、行业资深分析师以及精通政策法规的法务专业人士。团队成员每日全方位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权威政策发布平台等,精准收集与企业所处行业紧密相关的 “十五五” 规划政策资讯。每周定期组织团队内部研讨会议,对当周收集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与细致分析,精准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要点。

【管理前沿】哪些行业可能会在“十五五”规划期间迎来发展机遇

“十五五” 规划(2026 - 2030 年)期间,以下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科技创新领域、新能源领域、生物医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绿色环保领域……

【管理前沿】中车集团:抓顶层谋划 促创新协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明确了“一核两商一流”战略定位和“一核三极多点”业务布局,基本构建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拥有铁路装备、城轨及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的四大业务板块,成功研制了包括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城轨地铁车辆在内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全系列、谱系化产品,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起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

【管理前沿】“康养产业潮”下,地方国企入局康养产业的主要模式及发展经验

地方国企利用自有资金和土地资源,独立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等养老服务设施,并负责后续的运营管理。在项目选址上,通常会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适老化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配备先进的养老服务设备和设施。

【管理前沿】国企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政策演进与落地实践

在2024年最后一个周五召开的第四次专题推进会上,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指出2025年底前要普遍推行该制度,此时制度建设已基本完成,下一步重点解决有制度没动作和覆盖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再次强调不能 “一刀切”,明确适用对象为管理人员,且退出并非 “一退了之”。从政策演进历程可看出其连续性,始终围绕提升国企活力与竞争力,以市场化导向完善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前期政策侧重于理念引导与框架搭建,后续则在实践探索基础上不断细化标准、强化执行,确保制度落地生根,推动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